陕西金牌动力推举长征火箭实现200次发射

08.12.2014  00:20

    新华网陕西频道12月7日电 12月7日,中国长征系列火箭圆满完成第200次发射。位于西安航天基地的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制的火箭发动机推举“长征四号乙”火箭,在把中国与巴西合作的“资源一号04星”送入太空的同时,也在无垠天宇里谱就了陕西金牌动力200次推举飞天梦想的辉煌篇章。

    从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到2014年12月7日发射资源一号04星,航天六院成功参加了包括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11次载人航天工程、4次探月工程、16次北斗工程在内的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200次发射任务,在成就 200次长征火箭壮丽征程的同时,也成就了火箭发动机技术和航天液体动力事业的跨越发展。 2007年6月1日,六院研制的火箭发动机推举长征三号甲火箭成功发射鑫诺三号卫星,完成了长征火箭第100次发射。这也意味着,长征火箭第一个100次发射历时37年,而完成第二个100次发射仅历时7年。37年与7年,同样的一百次发射,巨大反差的背后,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动机技术的不断跨越和创新发展。

    几十年来,该院始终坚持“发展航天,动力先行”,自主创新,勇于攀登,不断突破液体火箭发动机关键和核心技术,始终走在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前沿,奠定了中国航天发展的动力基石,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火箭发动机核心技术的国家之一。先后成功研制了一百多种技术先进、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形成了完整的航天液体动力产品系列,建立了自成体系的液体动力研制和生产能力,满足了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对液体动力的需求,为中国航天实现技术跨越与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动力基础。

    通过液体推进技术的不断发展,六院牵引中国航天完全具备了制造和发射多种轨道空间飞行器的能力,保障了航天器的在轨长期可靠运行,在安全性、可靠性、成功率和入轨精度等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以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动机、先进上面级发动机、探月工程变推力发动机、空间飞行器高性能变轨发动机以及各种新兴航天推进技术为代表,自主研制的国家重点型号发动机,突破了一系列关键和核心技术。尤其是液氧煤油发动机、液氢液氧发动机等一系列液体动力技术,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让中国航天站在了一个新的动力之巅。

    液氧煤油发动机采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高压补燃循环系统,被谓为世界航天动力领域的珠峰。其推力比我国现有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动机提高60%以上,不仅采用的推进剂、循环方式与常规发动机不同,在最高压力、涡轮功率、推进剂流量等设计参数上,也比现有发动机高出数倍,在推力吨位、性能方面有大幅度地提高,在结构设计、材料、工艺、试验诸多方面采用了一系列的先进技术,这就大大增加了发动机研制的难度。这些前所未有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每一项都是在攀登一个技术的制高点。凭着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精神,六院研制人员闯过了一道道技术难关,使发动机连闯涡轮泵联动试验、半系统试验、整机试验等一系列核心技术难关,使我国成为继前苏联之后第二个掌握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发动机技术的国家。与此同时,液氧煤油发动机除了本身技术上的突破之外,还带动了我国50多种新材料、新技术的突破与发展。据了解,用液氧煤油发动机作为主动力的我国新一代大推力长征五号火箭即将在两年内实现首飞,其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能从现在的10吨跃升到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可以从现在的5.5吨提高到14吨,可发射20吨级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大型空间望远镜、返回式月球探测器、深空探测器、超重型应用卫星等。

    从长征一号到长征二号六种火箭、长征三号四种火箭、长征四号三种火箭共4个系列14个型号火箭,其动力均来自六院研制的火箭发动机。该院不仅为长征系列所有运载火箭提供了助推级、一级、二级、三级及姿轨控等全系列发动机,而且还满足了从常温到低温、串联到捆绑、一箭单星到一箭多星、发射卫星到发射飞船、发射地球轨道航天器到发射月球探测器的需要;为广播通信、气象、资源等系列卫星及神舟飞船提供了空间推进系统,满足了通信服务、科学实验、防灾减灾等服务民生的需求。

    在为长征系列火箭提供强大可靠动力的同时,六院不断推进军民结合、军民融合、走向市场的战略转型,发挥航天液体动力技术优势,实现航天动力成果转化,构建了军民两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平台,以液体动力技术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全面进军石油石化、煤炭电力、能源环保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走上了液体动力技术快速高效产业化发展之路,推动了国民经济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文/张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