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武“三精准”式扶贫托起老乡幸福梦

10.04.2015  19:25

    西部网讯(通讯员 赵俊峰 李亚斌)长武是陕甘宁革命老区县、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县之一。近年来,长武县把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作为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变过去“”上扶贫为“”上扶贫,探索形成了以“精准识别兜底子、精准帮扶结对子、精准管理创路子”为主要特点的“三精准”式扶贫工作新模式,托起了贫困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幸福梦,走出了一条具有长武特色的扶贫新路子。2014年,完成8599名贫困户稳定脱贫,3400名特困群众实现“越线”。

     精准识别——“一个不漏”地找出贫困户

    针对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谁是贫困人口”、“贫困原因是什么”、“如何针对不同贫困情况进行帮扶”等问题,该县为了杜绝“大水漫灌”现象,从2013年开始,组织122个县直部门(单位)1050名干部组成160个调研组,对160个行政村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状况进行调研摸底。为保证精准识别质量,该县按照“一高一低一无”的标准识别贫困村,即行政村贫困发生率比全省贫困发生率高一倍以上、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60%、无集体经济收入,全县共识别贫困村98个。在贫困户的识别中,采取量化指标、定性指标与村民代表民主评议相结合等方法,从群众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公示监督、确认审核等细节抓起,创新推出“842配方”识别贫困户工作法。“8”,即在县城或集镇有房的、家庭有小轿车或工程机械的、现任村干部的、家庭成员有财政供养人员的、家庭成员是企业主的、法定赡养人有能力拒不履行赡养义务的、被司法机关处理且拒不改正的、长期在外人户分离等八类情况,不能确认为贫困户;“4”,即民政部门认定为低保户或五保户的、主要劳力有3级以上残疾的、居住危房且无力修缮的、因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疾病致贫等四类情况,必须纳入贫困户;“2”,即属于人均收入在2875元以下的计生双女户家庭、残疾人家庭等两类情况的,优先纳入贫困户。

    在洪家镇凤口村,记者看到了张贴的贫困户公示,纸上密密麻麻地写着全村所有识别出的贫困户名字。“这些贫困户,都是最需要帮助、最需要扶持的”,村党支部书记王拴俊说。“实施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后,目前我们村还有77户172人贫困人口,全部进行了建档立卡”。2014年,该县为识别出的1.42万户、4.35万名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全部实行微机联网管理,逐一标识了贫困户的家庭基本现状、贫困原因、项目需求等,实现了分级负责数据采集、规范程序评议公示、因地制宜措施完善、动态管理跟踪监测“四个到户”。

     精准帮扶——量身定制地“拔穷根

    昭仁镇杏坡村低保户李德民身体单薄、无劳动能力,帮扶干部根据实际情况,釆用扶持钱物“帮创业”的方法,为他选定养殖獭兔这一产业,帮他建起了16间兔舍,赠送了山羊、獭兔等“钱苗子”。他高兴地说:“去年,羊、兔卖了2000多元,低保、新农保领了近4000元,我家的生活大变样了!

    “找准症结、分类指导、因贫施策、一户一法”是精准帮扶贫困对象的关键。该县深入分析贫困村和贫困户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使建档立卡工作与各项扶贫政策相衔接、扶贫措施与贫困现状相适应。按照“涉农部门联系贫困村、县科级干部帮扶困难户”的原则,对于基础设施落后村,重点由财政、交运、水利、文体等有项目、有资金的部门帮扶;对于经济薄弱重点村,重点由农牧、扶农、林业等部门帮扶;对于种养殖产业密集村,重点由科技、农技、果业等部门帮扶;对于矛盾纠纷较多的村,重点由公安、检察、法院、司法、信访等部门帮扶。着眼阻断贫困代际相传,不让贫困农民的下一代成为“贫二代”,该县大力实施教育精准扶贫,组织1043名教师包扶1507名留守儿童。坚持聚焦弱势群体,让鳏寡孤独老人生活有保障,组织288名医务人员包扶274户五保户。

    该县综合采取移民扶贫“挪穷窝”、教育扶贫“断穷根”、扶持钱物“帮创业”、开发岗位“促就业”、动员入社“传帮带”、流转土地“双收入”、婚丧事简办“减负担”、大病救助“扶精神”、政府兜底“总包揽”等9种办法,辩病而治、因贫施策,确保帮扶到最需要帮扶的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2014年,整合资金4500多万元,建成幸福院41处,386户716名特困户免费迁入了新居;向74个低收入村派驻干部217名,累计投资195万元建成项目38个;扶持70户贫困群众发展食用菌、大棚蔬菜等产业,累计投放小额扶贫贷款413.8万元;投资130万元,对39个村256户实施了低收入农户生产发展项目;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5期(次),培训农民1.15万人(次)。

     精准管理——让“造血干细胞”活起来

    “实现脱贫致富幸福梦,一方面要加大定向滴灌的精度,注重输血;另一方面则应注重激活贫困群众自身的‘造血’功能,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洪家镇姜曹村的司春秀年过花甲,儿子崔忠孝与儿媳在咸阳打工,因无技术、无门路收入微薄。帮扶干部为其制定脱贫计划,为她赠送了300多棵嘎拉、长富二号等优质苹果苗木,新建幼园4亩,并联系科技特派员与崔忠孝结对子,原来3亩多的老园子实现了提质增效,有了产业“造血”后顺利实现了脱贫“越线”。

    长武县结合开展“联村帮户接地气、惠农务实树清风”活动,坚持“菜单式”帮扶、“融合式”推进,注重扶贫资金、扶助对象、帮扶干部“三同步精准”管理,累计投入资金2.7亿元,办成惠农实事3165件,为帮扶工作输送了源源不断的“干细胞”。在扶贫资金管理方面,该县建立财政扶贫资金专户,做到扶贫资金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推行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靶向管理”,使扶贫方式从“外延扩大”向“强化内涵”转变,从“输血”向“造血”转变,从“对物不对人”向“到村到户”转变。在扶贫对象管理方面,建立了更新及时、扶需清楚、良性互动的社会扶贫信息管理系统,“越线”的及时“”,返贫的及时“”,实现了贫困人口滚动式、动态化管理。在帮扶干部管理方面,抽调精准扶贫工作联络员102人,每年驻村时间不少于220天,一对一帮扶贫困户。制定出台了镇干部“54321”工作制度和“421”考核机制,建立完善了农村党员服务站、机关干部服务群众积分制、“干群帮扶连心卡”备案等制度,每名县级领导帮扶10户贫困群众,部门科级干部每人帮扶5户贫困群众,镇科级干部每人帮扶20户群众,帮扶对象不脱贫、帮扶工作不脱钩。

    “三精准”式扶贫模式推行以来,机关干部沾上了土气、接上了地气,工作热情高了、工作劲头足了,工作作风实了;贫困群众脱贫有了新路子、致富有了新技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免费培训课堂扎堆“取经”,贫困户生活嬗变佐证了该县全方位、一体化、无死角精准扶贫模式,为贫困老乡绘制了一张并不遥远的幸福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