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高产高效杂交稻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成果显著

28.07.2016  02:03

  2016年6月25日,“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长江流域高产高效杂交稻新组合选育及配套技术集成示范”项目验收会在湖南长沙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武汉大学、广东农科院等单位的11名行业专家组成验收专家组,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和验收答辩。科技部农村司、农村中心和湖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参加了验收会,项目首席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出席会议。
      该项目通过采取常规育种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开展长江流域杂交早、中、晚稻种质资源创新及新组合选育。创制优异亲本8个;选育适合于长江流域种植的杂交水稻新品种18个,在品比试验中增产8%以上;7个组合通过省级以上审定,其中通过国家审定3个。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共获得授权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8项;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6项;制定并颁布国家技术标准1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8项。同时研究形成了一套适合于不同生态稻区种植模式、符合轻简高效种植需求的、节氮抗倒杂交水稻栽培技术体系,并进行了大面积示范,早、中、晚稻百亩示范片单产分别达到了552公斤/亩、1026公斤/亩和602公斤/亩。通过3年的实施,该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全面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实现了杂交水稻高产高效的目标。
      该项目的实施,符合我国发展现代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需求,有力推动了我国长江流域高产高效杂交稻品种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的提升和推广。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