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中感受时光力量

22.04.2022  10:22

  4月21日,“世界读书日”前夕,陕西省图书馆恢复开放,迎来众多读者进馆阅读,畅游“知识的海洋”。据了解,工作人员每日会对场馆环境、书刊以及各类自助设备进行定时消毒,也会对还回书籍进行统一消毒。读者需要提前预约入馆,测温并查验健康码、行程码。到馆读者须全程佩戴口罩,不扎堆不聚集。 (记者 翟小雪 摄)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在第27个“世界读书日”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进书的世界,在阅读中感受时光的力量。

  现代大学书院里的“00后读书

  品茗共读 对话时代

  在这个碎片化的“浅阅读时代”,一年阅读300多本书是什么体验?一年踏入图书馆千余次又是何种感受?“世界读书日”前夕,记者走进全国首家学科制的现代大学书院——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书院,听听“00后”学子对于读书独有的见解。

  体验读书的酣畅淋漓

  “读书让我觉得时间过得很快,生命被滋养的极为充实,它是我修整身心的方式,提醒我不要随波逐流,去追求我真正在意的东西……”一年阅读314本书,被评为学校“读书之星”的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9级学生谭晓倩爱书如痴。

  

  师生共享“读书会”。(受访单位供图)

  “阅读的时光,我在量子的宇宙里从一端坦然的走向另一端,去找寻一个属于我的位置……”一年踏入图书馆1020次,被评为学校“镇馆之星”的陕西师范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级学子李高峰如是说。他的想法虽有些新奇,但也代表了部分“00后”爱读书年轻人的新锐视角。

  谭晓倩和李高峰是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书院第二届学生。和他们一样,每一个被选拔进书院的学生都有双重身份,既是书院的学生,也是所在专业学院的学生。“书友”聚在一起,共同在阅读中领会、概括、总结,将书慢慢“消化”“读薄”;再以不同角度的解读引申,互相启发、融会贯通、思维碰撞,把书慢慢“读厚”。

  “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种美好的体验只有在书院才有。”书友们津津乐道。

  哲学书院成立于三年前,是全国首家学科制的现代大学书院。每年“世界读书日”前后固定开展的“书院读书节”系列活动和各种不定期组建的读书会都备受学子们追捧——

  有的是跟书院通识核心课程相配套的经典研读,来自不同专业的书院学子共读一本经典,穿梭时空同哲人展开对话,研精覃思,侃侃而谈,思而有所获、论而有所得;有的是在社会实践中进行“耕读”,以知促行,以行求知,鼓励同学们通过调研考察、学术研究、志愿服务等方式开展保护传承、研究发展和传播交流关中地域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有以学生社团或个人自行自发组织的读书会——几年间,39个读书小组、153期读书会、623名成员、2598人次,另有20多位老师参与荐读、引读、导读和领读。

  进入读书会,大家从陌生、好奇开始,旁观、参与,到发起和组织活动、分享读书心得,三五好友相伴成长,一个个小型“读书共同体”在摸索和找寻中,从初见之青涩到渐渐成形并初具规模。

  今年3月,由这些小型读书共同体孕育的“典学读书社”诞生了。“书社名取自《尚书·说命》‘念终始典于学’,是书院以‘读书共同体’的形式为青年学子提供的经典阅读、同辈交往和思维碰撞平台。期冀大家能够逊其心志,学而时习,始终用经典来磨砺思想,促进德性培养和学习型人格的养成。”哲学书院常务副院长袁祖社教授解释说。

  “在书社共读就像聆听一场交响乐

  “在书社共读就像聆听一场交响乐,不再是一个人默默品读的单调,而是不同学科和多重视角与观点的交融。”来自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的汪莹乐在其中。

  刚读大一就被录取到书院的韩鑫说,“经典共读”让他在寒假利用空闲时间沉浸到经典中去探索、去感悟,在文字里跟随主人公体验未知,深悟已知。尤其是在疫情防控的大环境下,能有这样一个共读的氛围,很难得,也很值得!

  已经有了两年书院学习之旅的张玺,感触更加丰富。她说,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举止、气质心法。这是一个久久为功、润物无声的过程。她认为,书院的经典导读课和各种形式的读书会,不仅让她学会了读书,接触到更多经典作品,而且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自己的写作能力在读书中潜移默化地提升,“渐渐的,我在写作之路上受到了许多文友的赞美,有了小小的成绩,也和出版社有了联系。

  书院专业导师石碧球老师告诉记者,目前哲学书院“典学读书社”已围绕《论语》《老子》《红楼梦》《理想国》《爱弥儿》等几十部中西经典著作开展过读书活动。将来,还会有更多的经典著作在书社开花结果,让同学们在这个浅阅读的时代善读、乐读、慧读经典。

  读书不仅是“坐而论道”更是“起而行之

  在哲学书院的读书和学习不仅仅是“坐而论道”,更是“起而行之”。

  书院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尹兆坤老师说,相较于素日的“案头”读书,戏剧就是“场上”读书,将书中所读搬到舞台上,让经典的力量入眼、入心。自2019年起,从《苏格拉底之死》《大儒张载》《安提戈涅》,到今年11月底将要上演的《元圣周公》,书院每年戏剧节都坚持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以戏剧的形式揭开历史的面纱,溯中外经典,承先贤之风。

  戏剧的魅力能跨越文字的缝隙,超越时空障碍,更生动地诠释文本中彼时彼地的情景,也能让剧本所刻画的人物更鲜活。然而,剧本创作非一日之功。同学们下了不少功夫,采用自主阅读、编剧共读、老师解读及戏剧沙龙、读书分享会、剧本研讨会等多种形式解构、重组,每场戏剧在正式公演前,都要经过3-6个月的打磨。

  “揣摩着苏格拉底每句台词的心态,双手的动作、面部的神态、脚下的步伐……我常常站在场地上思考苏格拉底心理变化,由心理带出动作,动作和心理再一起带出台词。不知不觉我开始理解苏格拉底,走入了这位哲人的内心世界。”苏格拉底的扮演者陈昱泽同学感慨道。

  悠悠古乐,风乎舞雩,仰而瞻其容,俯而读其书,刻画着古代书院讲堂与斋舍的文化风气。时代更迭,经典永存。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如今,春日里在校园与师友品茗共读已成了“书院人”最爱的事情。

  “如果人间有天堂,就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如果大学有天堂,那就是哲学书院的模样。书院的空气使人自由。”参与过多场读书会的周恺人感慨。带着从书中而生的豁达和自如,我们努力担当着“读书人”的雅称,以身力行,用墨迹书香的卷轴引领读书风尚,坚守,担当,探索,创新,对话时代。

  您身边的阅读者

  “沉浸式”阅读尽享欢乐时光

  人间四月芳菲尽,清风漫卷书香来。4月23日是第27个“世界读书日”。日前,市统计局对西安全民阅读状况及数字化阅读接触情况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每天阅读超过2小时的市民增多,说明越来越多市民正在享受“沉浸式”阅读带来的收获和快乐。

  

  每天阅读超过2小时的市民增多

  为更准确地反映市民阅读状况,从2021年起,市统计局对调查中“阅读”做了具体界定,主要指:利用语言文字,借助纸质、网络、手机和电子阅读器等方式获取信息的活动,如读书、听书、看报、看新闻等,但不包括看电视和学生课业阅读。这次调查采取网络在线方式,共有870位市民参与。受访市民中,平均每天阅读时间30分钟以上的占53.4%,其中:阅读时间30分钟-1小时的占29.2%,1-2小时占12.6 %,2小时以上占11.6%。和以往调查相比,超过2小时阅读时间的市民增多,说明越来越多市民正在享受“沉浸式”阅读带来的收获和快乐。当然,也有35.4%受访市民每天阅读时间5-30分钟,11.2%不到5分钟。没时间仍然是影响市民阅读的主要因素,此外还有阅读内容不够吸引人、没兴趣和缺乏阅读场所等因素。

  市民阅读兴趣点变多了

  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54.1%的受访市民选择时事新闻、48.9%选择娱乐休闲、44.2%选择生活常识;选择人文历史、专业知识和文学艺术的在三成以上;选择医疗保健、育儿教育和自然科学的在两成以上,还有不到两成受访市民关注军事、健身等。

  和以往调查变化最大的是,市民阅读兴趣点变多了,并呈现出年龄越大、阅读兴趣越广的特点。51-60岁老年人对生活常识、医疗保健、文学艺术、人文历史和体育健身等更为关注;41-50岁和31-40岁两个年龄段人群对育儿教育尤其关注;19-30岁年龄段人群对娱乐休闲方面关注多一些。

  男女阅读偏好存在差异。本次调查显示:女性更偏爱娱乐休闲,男性更偏爱时事新闻。调查显示,受访市民阅读目的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满足兴趣爱好、工作或学习需要、增长知识,占比均超过五成;二是开阔眼界和提升修养,占比超过四成;三是日常生活需要和休闲娱乐,占比超过三成;四是掌握实用技能,占比超过两成。总体看,市民阅读目的明确,爱读书、善读书的习惯也在逐步养成。

  半数市民愿意为数字化阅读“买单

  调查显示,69.8%的受访市民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和2021年调查时相比,占比进一步提升。但纸质阅读作为“深阅读”的重要方式仍然不可或缺。在最常用的阅读方式选择中,仍23.7%的受访市民明确选择纸质阅读。纸质阅读方式在各年龄段之间及高中以上受访人群之间差异不大,但在初中以下人群中相对较少,只有7.1%;城镇居民纸质阅读的占比明显高于农村居民,分别为24.7%和19.0%。

  过去一年,有95.4%的受访市民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其中84.7%接触过手机阅读,居各种数字阅读方式之首;其次是听书,占40.9%;排在第三位的是电脑网络在线阅读(占36.8%);视频讲书(21.6%)也占到两成多,略低于电子阅读器(22.6%)。调查显示,有48.5%的受访市民免费进行数字化阅读;另有51.5%的受访市民愿意或正在为数字化阅读“买单”。

  公共图书馆的春日邀约

  寻找“阅读达人”讲述阅读故事

  ■记者 孙欢

  为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浪潮,把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数字图书馆”带在身边,培育数字阅读习惯、促进全民阅读,记者昨日从主办方获悉,由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西安图书馆承办、西安市13区县的公共图书馆协办的2022年第三届西安市公共图书馆百万数字资源寻找“阅读达人”活动,今日正式启动。本次活动,也是第十六届“西安读书月”整体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更是提高人类精神文明的有效途径,而可以装在口袋里的“数字图书馆”,则让这一途径变得更为畅通和便捷。此次,我市寻找“阅读达人”活动,旨在鼓励广大市民和读者用好公共数字资源,把畅游“零费用、零门槛”的数字图书馆变成新习惯。西安图书馆馆长胥文哲表示,时代在发展,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在改变,年轻人通过手机看书、听书的越来越多。对此,图书馆工作者要紧贴时代、顺应需求,建设好、推广好数字资源,更好地服务广大群众。

  据悉,寻找“阅读达人”活动,从4月22日起至10月28日,共将持续6个月,包含来稿征集及选登(4月23日至9月22日)、网络投票(9月23日至10月22日)、评审及颁奖(10月23日至28日)三个阶段。参与市民,可书写自身的阅读故事,分享阅读习惯,畅谈阅读收获,发至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即可(字数不少于1000字)。广大读者还可通过关注“西安图书馆”微信公众号,零门槛进入数字图书馆,在畅游数字书海之余,将查找、利用数字资源的故事及精彩图片整理下来,参与活动,与广大读者交流。活动期间,读者的阅读故事、活动相关信息等,将通过“西安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及区县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实时推送。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也无年龄和职业限制,面向全体读者,并将从所有参与者中评选出40名“阅读达人”和若干个纪念奖,颁发奖品和证书。

  本届“阅读达人”将评选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及网络达人奖10名。活动结束前,由主办方组织专家评委依据稿件质量打分评选一、二、三等奖,网络达人奖依据“点赞量”从高往低依次选取。在前两届成功举办的基础上,我市本届寻找“阅读达人”活动还推出了新玩法:一是推出“我是优秀荐书官”子栏目,邀请所有参与者以文字或视频的方式,为广大读者推荐一本书,并简要陈述推荐理由;二是推出“我建阅读云”子栏目,参与者可将自己最中意的一篇文章、一段文字,用自己的声音来诠释。据悉,本次活动历时半年之久,希望通过发掘和呈现西安市民、广大书友的阅读故事,特别是在数字阅读方面的新习惯、新感悟,帮助更多的读者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马昭 孙欢)

编辑:王嘉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