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个全国防灾减灾日 陕西多地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13.05.2017  11:14
  咸阳市、宝鸡市的两个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被认定为省级防震减灾科普基地  

西部网讯(记者 张澍田 通讯员 吴玉如 杨帆)2017年5月12日是我国第9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为了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增强公众的抗震设防能力,11日,陕西省地震局在咸阳市对新认定的咸阳、宝鸡两个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进行授牌,并在咸阳实验中学开展了地震、消防应急演练。

陕西再添咸阳、宝鸡两个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据介绍,有史记载以来,西安辖区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24次,其中6级以上地震2次。西安市也是15个副省级城市中地震烈度最高的城市之一。1556年1月23日发生在华县的8.25级大地震,造成83万人死亡。

西部网、陕西头条记者了解到,目前陕西共有西安地震台和高陵科普馆2个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以及乾陵地震台、汤峪地震台和旬邑县科普馆3个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加上昨日被授牌的咸阳市、宝鸡市防震减灾科普馆,陕西的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将达到5家。

据了解,建设、认定省级防震减灾科普基地,就是深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全面提升全社会防震减灾科学素质的重要举措。目的是搭建防震减灾科普活动平台,推动社会防震减灾科普资源共建共享,让社会民众在防震减灾科学素质提升上受益、受惠,促进全社会地震灾害风险综合防范能力的不断提升。

陕西省地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科普资源的拓展,科普馆知识性、趣味性和吸引力都在不断提升,已经成为开展防震减灾专业科普教育的最佳场所,在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科学素养,推动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咸阳市实验中学的师生参加地震应急避险疏散演练  

开展应急演练 模拟地震、火灾等意外情况

同学们!快蹲在课桌下,以防受伤!”11日上午11点20分,随着警报响起和上课老师的口令下达,咸阳市实验中学应急演练正式开始。30秒后,待撤离指令发出后,全校师生按照疏散路线紧急撤离,在校园操场上集合。

撤离过程中,记者西部网、陕西头条记者看到有学生模拟头部受伤情况,同学之间展开互救,模拟对受伤学生进行简单固定和包扎。随后,两台消防车赶往模拟灾情现场,咸阳市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队对被困学生实施高空救援。

陕西省地震局相关负责人说,“学校安全关乎亿万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稳定,符合抗震设防标准的学校建(构)筑物,健全的应急避难场所与疏散路线、场地,日益普及的学校防震减灾文化都是一个学校地震安全的基石。

校方表示,希望通过防震减灾的宣传和演练,让学校的安全制度和应急措施进一步完善,预防风险和应对自然灾害的机制进一步健全,防震减灾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

 

  未央区百花社区工作人员为群众讲解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借助互联网 实现防震减灾群防群测

11日下午,在西安市未央区辛家庙街道办事处,西部网、陕西头条记者看到了由该街道创新打造的“数字化群测群防网络”。街道负责人介绍称,这一平台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和通讯方式,借力社会管理服务平台,将防震减灾工作真正融入到社会,让社会各方参与防震减灾工作,实现了基层防震减灾工作量化管理。

据了解,未央区通过区、街、社区三级联动协调,搭建了三级信息互通平台,并以街道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网格化管理员现场监控、PDA手持终端实时通报为工作基础,实现了宏观异常影像资料的实时上传。

未央区负责人表示,“这一系统有效保证了宏观观测工作的时效性和延展性,大幅降低了误报、错报、漏报的概率,基本达成了上报迅速,内容直观,覆盖全面的预期目标,也为进一步实现灾情速报、科普宣教、应急演练等方面工作的数字化、信息化应用奠定了基础,从根本上提升地区群测群防整体工作水平和效率。

据介绍,目前辛家庙街道办事处已在设立了“地震群测群防信息中心”,将街道社区划分为13个网格,在13个网格内建立了宏观异常信息工作站,并组建了70人的群测群防网格管理员队伍。同时街道信息中心还建立了应急基础数据库,将辖区内人、地、物、事、组织信息资源五大块,135类、288小项,按照网格划分全部归纳到信息库,做好应急管理的基础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