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当股东年底有分红 陇县5万多农民让人羡慕

16.05.2016  13:31
核心提示: 满脸是笑容的陈明瑞把手里的10000元现金数了又数。前不久,陇县城关镇西街村经济股份合作社向村民兑现2015年的股金分红,全村1407名股东总计获得股金收益171万元,比上年增长近四成。而在整个陇县,5万多农民享受到了产权制度改革、土地流转等改革红利。

满脸是笑容的陈明瑞把手里的10000元现金数了又数。前不久,陇县城关镇西街村经济股份合作社向村民兑现2015年的股金分红,全村1407名股东总计获得股金收益171万元,比上年增长近四成。而在整个陇县,5万多农民享受到了产权制度改革、土地流转等改革红利。

“过去看别的地方农民当股东,年底有分红,那叫羡慕!现在,咱也当上了股东咧!”提起这次分红,陈明瑞笑眯眯的。他家祖孙三代7口人,按照基本股合算下来,人均股金收入1500元,加起来一共是10500元。“这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可办好多事呢!”

给陈明瑞家带来这笔收益的正是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过去,村集体资产名义上是村集体组织成员共同共有,但实际上是人人都有,人人又都没有,因为谁也说不清楚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究竟在哪儿。通过改革,把村集体资产量化成股份,以股权的方式发放到每位村民手中,变‘共同共有’为‘按份共有’。当集体资源产生经济效益的时候,村民就可以从中参与分红。”城关镇党委书记牛英介绍。

2013年6月,西街村率先完成了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成立了经济股份合作社。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对全村的集体资产进行管理、运营。 “把土地交给合作社,省心,孩子也能安心打工不用担心地没人种。”东风镇下凉泉村村民张喜善的话,道出了陇县下凉泉村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改革、推行土地“托管”新模式带来的变化。

下凉泉村众鑫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葛建军说,通过土地托管、流转、入股等,合作社流转430户土地880亩,采取保底分红方式,即1亩地保证500元收益,流转金和股金采取实物和现金两种方式灵活结算。2015年合作社盈利3.2万元,分红1.9万元。

陇县地处山区,耕地面积相对较大,加之近年来每年都有近10万农民外出打工,为此,县上积极引导农民把土地向农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使原来的一份种植业收入,变为土地流转金(或股金)、红利、劳务收入。截止目前,全县建成农业园区73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06户,土地流转、土地入股面积达到12.24万亩。“在现有的土地租金固定收益的基础上,5万多农民实现了土地的二次分红。”该县农业局负责人介绍说。

梁会平 本报记者 董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