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师大搜集整理“关中民谚” 入选省第5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13.01.2016  07:35

本报讯(记者张彦刚)“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从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 陕西 地方邪,只说不敢噘”、“一窍不得,少挣几百”……近日,陕西省第5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共10个大类79个项目。除有读者熟悉的“肉夹馍”“秦腔脸谱绘画”外,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负责搜集整理申报的“关中民谚”也入选其中。

据了解,经陕师大文学院几代师生近60年收集、整理的关中民谚,可以分为十几类,从气象物候、农耕生活、四季节气,到民间习俗、人情世故、礼仪道德,甚至家政养生、生意理财、唱曲打拳等,几乎涵盖了关中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陕师大文学院教授、民俗专家傅功振说,关中民谚来源于大众和生活,是关中地区悠久历史的缩影,充分体现了关中地区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社会时政、情感哲理等方面的世界观和处世哲学,充分体现了关中老百姓在长期农耕生活中的经验总结、智慧创造。如“一九二九,关门厮守;三九四九,冻破砖头;五九六九,人人抄手;七九八九,阳坡看柳;九九八十一,老儿顺墙立”,这些二十四节气等关中民谚,今天还有很大一部分对现代人的生产、生活能够起到指导作用。申报非遗项目,也是对这种由群众创造的智慧结晶的重新重视,希望能够在年轻一代中传承下去。

陕师大人文学院副院长赵学清表示,除了在课程中设置关中民谚的内容外,还将利用寒暑假安排关中地区学生进行搜集整理,将更多的关中民谚整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