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地方志办公室:《陕甘宁边区志》(终审稿) 陕甘宁三省区审读会议召开

03.12.2014  09:42
 

  2014年11月23日至24日,《陕甘宁边区志(1935~1948)》(以下简称《陕甘宁边区志》)陕甘宁三省区审读会议在兰州召开。《陕甘宁边区志》是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一史两志”重要科研课题。该志终审稿由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组织陕、甘、宁三省区50多位专家历时8年编纂而成,分为图照、总序、概述、正文(10卷)、人物、大事记、附录7个部分,共有175万字。正文64章264节;人物卷收录833人,其中立传102人、简介93人、列表638人;图照243幅,表格147个。

  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王锦春,副主任史天社、吴玉莲,秘书处处长鲁文,省志处主任科员王今诚参加会议。邀请甘肃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李虎,副主任钱旭,出版发行处处长张正龙、市县指导处副处长贺红梅,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荣珍,甘肃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秘书长李小舟,庆阳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张玺,中共庆阳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张桂山,中共甘肃省委党校教授秦生、王晋林,兰州大学教授刘光华、张克非,西北师范大学教授李建国,陇东学院教授曲涛、马啸,副教授温金童;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张明鹏、业务科科长王小华、盐池县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张树林等11家单位的领导、专家出席审读会议。会议由史天社主持。

  史天社转达了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苏希胜对课题组编纂人员的问候。此前,史天社一行专程去北京,向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和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汇报并送《陕甘宁边区志》(终审稿)。苏希胜讲到:“《陕甘宁边区志》是‘一史两志’科研课题中起着支撑作用的重要课题。《陕甘宁边区志》(终审稿)汇集了陕甘宁三省区几十位专家学者的心血,它的编纂既锤炼了老专家,又培养了新专家,深化了人们对陕甘宁边区历史的认识,为陕甘宁各省区的文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陕甘宁边区志》(终审稿)给‘一史两志’科研课题争了光,给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争了光,给李铁映同志争了光。我代表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向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向陕甘宁三省区有关部门和为本志编纂工作做出贡献的专家学者表示衷心感谢!”

  经过两天的审读,与会专家学者座谈发言,一致认为《陕甘宁边区志》(终审稿)具有视角独特、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内容丰富,史料详实、评述公允,态度严谨、学术规范等4个方面的显著特点;真实、准确、客观地展现了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地理环境、政党群团、军事、政权、政务、法制、经济、文化、社会、对外交往、人物活动等方面的历史状况,全面、系统地记录了边区的形成、发展过程,是一部填补空白的高质量专题巨著。该志总结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时期局部执政的历史经验,探索党的建设和发展规律,具有传承先进文化,存史资政的作用,达到了为党立言,为人民立言的目标要求。

  会议就该志存在的问题作了深入探讨。认为志稿需要对文字、标点符号进行仔细的校对核实,对个别标题要进一步锤炼和把握,个别事实需要进一步订正,可以在修订过程中继续吸纳各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王锦春作了会议总结讲话。他衷心感谢各位领导、专家对《陕甘宁边区志》编纂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对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采纳,进一步完善修改好志稿。在志书正式出版时,将在《后记》中详细记载大家所做的贡献。

  为了开好会议,省地方志办公室于数月前就与甘肃、宁夏有关部门联系,进行筹备工作。11月19日、20日,史天社一行先后赴甘肃庆阳、宁夏银川等地,上门与当地的地方志机构等有关部门联系,递送志稿和会议邀请函,并与其有关领导、专家进行座谈,商定了协作审读、修改志稿的办法。

 

责任编辑:殷誉玮  审核: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