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楫中流:陕西上半年经济增长7.2%

21.07.2016  09:37

苏怡


      “十三五”开局之年过半,陕西GDP增长7.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2%,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呈现缓中趋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上半年,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环境“三期叠加”的严峻形势,陕西省委、省政府践行“五个扎实”,实现追赶超越,通过实施“三抓两活”,保增长、稳投资、扩出口,持续全面深化改革,三秦大地正在砥砺前行。 
      上半年,全省非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13.9%,位居全国前列;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增长60%,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外贸进出口增长11.3%,增速居全国第三; 
      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7.6%,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13%,文化产业投资62.6%……

      缓中趋稳  稳中有进
        7月3日上午,随着一声炮响,引汉济渭秦岭输水隧洞0-1号洞顺利贯通,“汉江清泉润关中”的步伐再次向前迈进了一步。 
        以解决关中缺水,助推关中城市群发展建设为代表的引汉济渭工程,仅仅是陕西上半年项目拉动的一个缩影。今年上半年,我省已有西安地铁6号线、金龙汽车西安客车生产基地、温州(西安)纺织服装产业园等55个项目开工建设,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了鼓励重点项目建设,省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扩大有效投资考核奖惩、县域经济考核等一系列办法,举办政银企座谈会、民企对接会、PPP项目推介会,落实省级领导包抓项目责任制,上半年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300亿元,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 
        抓重大项目建设,抓产业开放升级,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对下行压力,全省紧盯追赶超越的目标,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创新活力。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9.3%、6.7%和10.2%,CPI稳定在1.5%,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和9%。 
        发展来之不易,虽然上半年经济较之一季度增速有所回落,但是数据背后,体现的却是陕西经济质量和结构的转变: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8%,其中以高端存储器制造、软件和服务外包为重点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长23%左右,生物医药和新能源产业分别增长11%和50%; 
        上半年,全省新增就业人数23.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小微和民营企业就业占到60%以上; 
        全省外贸交出亮眼的“成绩单”:在三星电子、美光半导体等龙头企业带动下,外贸进出口增长11.3%,高出全国14.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三; 
        全面深化金融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金融机构存贷款金额分别增长12.8%和12.2%;公路货运量增长5%;发用电量分别增长10.2%和7%…… 
        陕西作为内陆省份的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提升,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取得长足进展。
      短期稳增长  长期调结构 
        近日,省政府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陕西实施意见》,对14个领域共100个项目提出具体建设要求,涉及总投资8041.79亿元,旨在强化工业基础,注重集成应用,加快我省制造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 
        陕西的科技力量在全国处在领先地位,在持续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的努力下,一大批前沿科研成果被应用于产业发展、环境优化、城市建设等领域。目前,我省已经在能源化工、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形成了实力雄厚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型运输机、3D打印、无人机等一批处在行业尖端的项目取得了重大进展。如今国家又赋予了创新型省份建设、全面创新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重大使命,陕西追赶超越有了更多的抓手。 
        实现追赶超越,需要一定的增长来支撑。稳增长和调结构,短期任务与长期目标,看似矛盾,实则辩证统一。为了保持追赶超越的步伐,我省紧抓项目落地,重点培育600个省级重点项目建设,督促90个左右省级重点新开工项目9月底前全部开工,争取20个左右省级重点前期项目提前开工建设,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三星闪存芯片二期、中兴4500万部手机等24个重点推进项目加快建设;积极做好中兴通讯终端产品在陕落地跟踪服务,努力引进比亚迪电子生产线、汉能薄膜太阳能无人机项目、双龙10万辆SUV项目、咸阳秦星20万辆轿车等重大项目。 
        稳增长,调结构,开放的陕西坚定地走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前沿。7月5日,以“开放的中国:迈向世界的陕西”为主题的外交部陕西全球推介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通过技术输出、产能合作、人才交流、文化往来,陕煤化、陕有色、陕汽、法士特等大型国有企业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在外投资建厂,开展多领域合作;中俄丝路创新园、中哈人民苹果友谊园、中吉空港经济产业园等相继建设;与中亚国家在基础设施、农业、能源等领域的合作项目已经超过100个。与此同时,我省积极打造陆、空、数字三条新丝绸之路,“长安号”中欧班列已实现常态化运行;“西安港”纳入“中国港口代码体系”,成为国家一类临时口岸;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口岸获批“72小时过境免签”……开放的脚步,陕西从未停歇。
      投资增速回落 消费总体平稳 
      关中腹地的武功县,经过短短几年发展,已稳坐西北电商第一县“交椅”,农产品电商销售规模位居全国县域第二。以武功电商为代表,我省消费领域呈现新趋势,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2%,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其中网络零售保持快速增长,限上网上零售额达78.73亿元,增长73.7%,对消费贡献率达到40%。 
      与消费增长相比,今年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8156.59亿元,增长9.3%,增速较一季度回落2.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民间投资分别下降4.5%和4%。然而,工业技改投资却增长86.5%。在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型加工转型为知识密集型的进程中,陕西工业在转型升级领域的投资不断扩大,企业通过技术、设备提高生产力的预期在不断增强,工业技改投资成为产业调整升级的一个风向标。今年以来,我省通过组建产业发展基金,出台《开展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工作,努力抓好10个具有代表性的重大技改项目,充分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助推企业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 
      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此消彼长,新旧增长动力逐步转换之际,消费和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从上半年三次产业投资增长来看,一产平稳,二产下降,三产增长较快,其中,服务业投资增长15.2%,快于投资增速5.9个百分点。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快速发展,接待境内外游客、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5.9%、21%。 
      投资增速回落,服务业占比提升;能源工业发展势头减缓,非能源工业快速增长;陕北发展速度下降,陕南发展异军突起……数字的增减,从不同侧面反映出陕西经济结构的转变。从能源独大到多元化发展,陕西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正在不断蓄积。通过一系列政策、资金的扶持,大力培育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我省六大新支柱产业培育取得新进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继续超高速增长,上半年产值增长60%;太阳能光伏增长112%。装备制造业逐月回升,上半年增加值增长16.8%。新材料和生物医药工业发展势头良好,正在实施的核电站堆芯关键材料产业化、特种钛合金材料、杨森强生供应链基地、必康产业园三期项目进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