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举办“甲骨学大师”董作宾生平展

02.10.2014  17:52

    新华网西安10月2日电(记者冯国)“鑿破鸿蒙——董作宾大师生平及研究特别展”日前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拉开帷幕,人们在古都西安首次走进这位“甲骨学大师”的生平事迹,体会中国考古学发展初期的峥嵘岁月。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成建正说,这次为期三个月的展览是由陕西历史博物馆与董作宾亲友联袂策划,精选董作宾的珍贵手稿、考古资料、考古工具、遗物、艺术作品等200余件,其中许多展品为首次对外展出。展览旨在展示董作宾大师一生宏富的学术贡献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借此向公众普及甲骨文知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展览根据展厅展出空间和参观动线布展,通过“平庐与大我永生”“平庐纪念册”“平庐影谱”“平庐篆刻”“第一次安阳发掘报告”“安阳发掘研究成果”“董作宾甲骨文书法”“认识甲骨文”和“武丁十甲”“董氏西厢”“多黍多稌”“殷历谱”等板块,全面反映了董作宾的考古人生和甲骨文研究历程。

    记者发现,展览着重介绍了董作宾生平和他一生与受益最深的良师益友,特别是在抗战艰苦岁月中所表现的坚强毅力。“董氏西厢”介绍了董作宾“诗情画意”柔情的一面,“多黍多稌”从长辈的题字书画中体会到对后辈小生们的期勉和鼓励,“平庐纪念册”是董作宾1936年至1960年请到家中做客的友人们为孩子题字画画以期勉儿辈成长的纪念。

    董作宾字彦堂,号平庐,为中外知名甲骨学权威和世界文化遗产河南安阳殷墟考古人。他发现了大龟四版和贞人说,将甲骨文分为五期,提出十个断代标准和建构殷历,以科学方法研究商代制度和地理,学术贡献卓著,与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郭沫若(字鼎堂)并称“甲骨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