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五大“新”元素重绘经济增长新版图

26.12.2014  23:53

  新华网陕西频道12月25日电(记者李勇 石志勇)2014年以来,面对经济发展下行压力较大的不利形势,陕西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结构调整中不断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能源化工高端化新突破、新支柱产业、科技创新优势、新型城镇化、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等五大经济“”元素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确保经济步入多元发展、多级带动、多点支撑的稳定增长格局。   

  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陕西省经济发展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25日召开的陕西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上,陕西省省长娄勤俭说,2014年,陕西省GDP增速预计为9.6%,仍将处于全国第一方阵。全省经济能够在上升通道合理区间稳健运行,主要是针对产业结构不合理、增长动力单一的问题,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转方式、调结构上,全力打造经济升级版取得了一定成效。    

  作为西部能源大省,陕西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依赖于能源工业,能源化工产业产值一度占工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而近年来煤炭、石油等能源价格走低,给陕西省经济增长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为此陕西省致力于改变“油主沉浮”“煤唱主角”的产业结构,推动能源产业高端化取得新突破。   

  产煤大市榆林通过实施煤向电转化、煤电向载能工业品转化、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转化的“三个转化”战略,吸引一批新型转化项目落地,为低迷的煤炭产业带来了新活力。榆林市市长陆治原说,今年前三季度榆林完成生产总值2010亿元,同比增长8.5%,比上半年提高1.2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增速为9%,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化有效带动了经济企稳回升。   

  在升级传统产业的同时,针对经济结构特点和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现实,陕西省还积极发展汽车、电子信息、航空及航空服务、文化、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新支柱产业。陕西省发改委主任方玮峰介绍,2014年,陕西省非能源产业增速达16%,远远超过能源工业增速,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4%左右,高出规模以上工业增速2.6个百分点。    

  作为科教大省,陕西省的科技创新优势也在调结构中进一步释放,2014年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5%,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技术园区快速崛起。在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记者了解到,其五大核心组团之一的沣西新城正积极布局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沣西新城管委会主任刘宇斌说,西咸新区气候环境适宜、地质灾害较少、网络设施完善、产业基础较好、电力供给充足且价格较低,特别是西安教育科技人才汇集,具有发展云计算的良好条件,未来将力争建成国内知名的以云计算为核心的信息服务产业基地。    

  作为西部后发省份,陕西省的发展离不开投资拉动。2014年陕西省以民生工程为抓手“倒逼”新型城镇化,起到了良好的“投资拉动器”的作用。正在进行中的陕南地区避灾扶贫移民搬迁工程10年内将搬迁陕南危险和贫困地区居民240万人,需要投入1100亿元,其中建房资金就需688亿元。2014年,陕西省移民搬迁完成投资112亿元,在有效拉动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的同时,也催生了一大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新社区,加速了贫困地区的新型城镇化步伐。   

  除了练好“内功”,陕西省还积极迈出对外开放步伐,通过打造新丝绸之路新经济带起点寻找经济新“支点”。2014年,西安航空城试验区、西咸新区空港国家级保税物流中心和西安国际港务区铁路口岸等开放平台先后获批。“长安号”国际货运专列累计运输货物5.3万吨,将价值8000万美元的各类货物运往中亚5国的44个城市。陕西省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家的合作项目正在有序推进,西咸新区与俄罗斯国家主权基金联手建设的“中俄丝绸之路高科技产业园”项目有望拉动对俄贸易的快速增长。   

  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说,经济新常态下各省都处于结构调整的阵痛过程中,面对经济下行谁先主动调整结构,实现“雁行破阵”谁就领先。陕西具有资源、科教、工业、文化等适应新常态的基础优势,但整体上还属于资源依赖型和投资拉动型的粗放式发展。陕西将继续主动找准调挡、换档与保持一定增速之间的平衡点,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等工作,防止经济起落异常,推动全省经济沿着健康平稳增长的轨道运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