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已成为新常态

24.12.2014  11:15

导读: 法士特集团董事长李大开:“只有通过跟国外接轨,完全市场化的成熟的跨国公司进行接触,才能真正的感受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要求,这样才能促使我们自身不断的提高。

   近年来,陕西省通过政策支持、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信息共享等多种方式,加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在加快央企和我省大企业“走出去”的同时,也让中小企业能搭上“顺风车”。陕西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已成为新常态。
  
  记者:“我身旁的这一排数控设备是用于制造汽车变速器外壳的,其实这些设备,今年法士特集团在投产的泰国工厂里也有类似的生产线,法士特泰国工厂是法士特集团在海外投资的第一个工厂,目前已具备年产3万台变速器的生产能力。”
  
  今年10月,投资2亿元人民币的陕西法士特集团泰国公司一期正式投产,这个境外的公司主要是针对东南亚十一国商用车变速器的市场而设立。与此同时,法士特集团还在美国建有分销公司,在东欧国家建有维修服务站等海外贸易,让自己产品的质量、性能,成本、管理等全方位的与国际接轨,让“走出去”的步伐加快。
  
  法士特集团董事长李大开:“只有通过跟国外接轨,完全市场化的成熟的跨国公司进行接触,才能真正的感受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要求,这样才能促使我们自身不断的提高,只有这样我们在中国的市场也才能够巩固,才能进一步的发展。”
  
  可以说,如今越来越多的陕西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已成为新常态。截止目前,我省共有187家企业单位在境外设立了290家企业和机构,实现累计对外投资21.48亿美元。同时,我省为支持更多陕企实现“走出去”的愿望,也让中小企业搭上“顺风车”,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安排专项资金,今年9月在高新区挂牌成立的陕西省外经贸综合服务平台,就将为我省企业搭建起一个与国际间信息沟通的桥梁。
  
  省外经贸综合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金锁:“同时咱们通过这个平台,给他们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对国外的项目进行评估,给他们提供评估报告,来决策能否在境外投资。”
  
  截止2014年11月,我省新设境外企业和机构59家,与去年同比增加31家。境外投资的市场已遍布在香港、美国、泰国、德国、韩国、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47个国家和地区,涉及到装备制造、矿产资源勘查发开、房地产、批发零售、金融贸易等多个领域。根据《陕西省外向型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力争到明年底实现全省境外投资各类主体达到300家以上,培育10家境外投资过亿美元以上企业,使境外企业营业额占境内投资主体年营业额的1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