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引领“陕西制造”

17.09.2015  11:06

2015年9月7日 《城市经济导报》第A5版

      院士给总理上课,这也意味着国家领导非常重视“促进中国制造上水平”,而这盘大棋的紧要处之一,就是要抓住世界产业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改造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制造,3D打印正是这样的尖端技术之一。
  如果说全球3D打印技术发端于1980年的美国,爆发于2012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创立美国“制造创新国家网络”计划,那么中国3D打印技术的再出发应该是2015年。
  这一年,中国颁布实施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明确了3D打印在制造业领域的地位;同年8月21日,李克强总理携国务院相关部门亲自“聆听”了来自我国3D打印领域权威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卢秉恒教授题为“先进制造与3D打印”的讲座。
  这三十余年,新生事物潜入人们生活的速度越来越超出原有的认知和预期,而3D打印技术被誉为一个国家抢占未来制高点的一项颠覆性技术。
  将观察的视角移向陕西,不难发现,在3D打印研发领域,陕西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记者从陕西省科技厅了解到,截至2014年年底,陕西共有3D打印相关公开发明专利申请1106件,其中授权390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1221件,专利数量位居全国首位,占全国该领域专利数量一半左右。
  “现在到了科技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3D打印无疑将引领制造业发展的新方向,作为科研和制造大省,如果再不抓住机遇,陕西又将错过发展的新一轮黄金期。”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江学者李涤尘教授说。
  生长
  3D打印技术有一条清晰的发展脉络:其概念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但是,直到80年代美国才出现第一台商用3D打印设备。2012年,是全球3D打印技术艰难生长的一个转折点。是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创立美国“制造创新国家网络”计划,吹响了3D打印技术快速发展的“集结号”。
  随后,中国在全球化的浪潮下,3D打印产业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而这一切,在业内专家看来,源于3D打印从国外到国内、从民间到政府层面关于工业4。0、关于智能制造战略布局带来的热潮。
  2012年10月,国内成立了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这意味着“小而散”的局面正在向资源整合及技术交流的阶段发展,这有利于国内3D打印技术的进一步研发与突破。
  2013年11月5日,作为全国3D打印领域的佼佼者,陕西省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联盟由西安交通大学等5家核心单位发起,共32家单位组成。
  然而,这样的发展速度,并不能掩盖3D打印技术在国内及陕西省艰难生长的一面。
  我国与国外的3D打印技术相比,在装备、工艺或是材料上还是有较大差距,但是在3D打印的某些具体工艺中,我们与国外的差距不大,甚至从某些技术层面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陕西恒通智能机器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曹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要想更深入地理解3D打印技术,首先必须从其概念入手。
  目前,业界的共识是:3D打印技术是增材制造技术的通俗称谓,这种技术不需要传统的刀具、夹具及多道加工工序,利用三维设计数据在一台设备上由程序控制自动、快速和精确地制造出任意复杂形状的零件,从而实现设计和制造数字化“自由制造”,解决许多过去难以制造的复杂结构零件的成形,并大大减少了加工工序,缩短了加工周期。
  全球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预测2018年全球3D打印市场出货量将超过230万台,规模有望达到125亿美元。

  于是,工信部在3月份正式发布了《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015—2016年)》。该文件提出,增材制造(即3D打印)产业销售收入要实现年均增速30%以上的快速增长,形成2—3家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企业。
  对于3D打印的市场认识,西安铂力特有限公司总经理薛蕾说:“对金属3D打印来说,目前该行业刚刚崛起,整个行业没有完全苏醒,有的醒得早、起得早,在做这个事情,已经展现出很大的需求,目前国内还处于产业孕育期。
  冲击
  在横向比较以后,目前全球3D打印行业差距都不是很大,国内外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
  但由于我国在基础领域存在的差距,3D打印产业所面临的冲击接踵而来。渐渐进入3D打印市场的企业,只是慢慢熟悉了市场前景和需求,但并没有在大规模产业化方面走得更远,更不用说走出国门,与西方发达国家一争高下。
  专家尖锐地指出,目前国内3D打印的现状堪忧:规模小、分散、各自为政,知识、信息共享少;市场不太健康、不良竞争比较多;产品低端、照搬照抄多;有核心技术、创新的少。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没有一个公平、公正、知识和人才共享的平台来支持其正常发展。
  “尽管已有部分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国内3D打印成本较高,多用于实验,规模化应用尚需时日。用3D打印代替传统制造业批量生产,从效率、成本和可靠性等方面来看都面临着极大挑战。”曹毅在深入分析了陕西省3D打印现状之后表示。
  在李涤尘看来,陕西的3D打印产业化之路走得较慢。“现在到了科技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3D打印无疑将引领制造业发展的新方向,作为科研和制造大省,如果再不抓住机遇,陕西又将错过发展的新一轮黄金期。”李涤尘说。
  “我比较了中、德、美三国,认为德国的工业优势在于质量过硬、基础雄厚、工艺严谨;美国的优势在于社会创新、高科技研发、汇集全球资源与精英;中国的优势则在于拥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内需市场巨大、人力资源丰富。”卢秉恒说。
  记者从陕西省科技厅了解到,目前陕西省在3D打印技术创新与产业化方面,实力雄厚,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而陕西省3D打印技术的科研力量主要分布在西安。
  同时,截至2014年年底,陕西省3D打印技术专利数量位居全国首位,占全国该领域专利数量的一半左右。
  针对此,“陕西省专利数量占到全国的一半,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西安的各大高校。” 曹毅说,“但单纯的比较专利数量没有意义,因为目前很多有关3D打印技术的专利实用性不强,在实际应用中很难得以体现。
  进一步来说,陕西省3D打印面临的问题,并不是个案,这在目前各个省份的各自为战中得到了体现。
  李涤尘认为,如果像目前这样,各个省市埋头自我发展,缺乏全国一盘棋的统一规划,用不了多长时间,3D打印的发展恐怕就会出现很大的泡沫,不利于整个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走向
  有句话说得好,与其在问题上争论不休,还不如将眼光放长远些。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当前我国3D打印技术未来的发展思维逻辑。
  卢秉恒在分析“中国制造2025”时认为,支撑智能制造的三大技术是:机器人、智能装备以及3D打印。中国目前需要在工业2。0、3。0方面补课,同时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大力发展工业4。0,一方面要鼓励制造业科技创新,一方面要提高制造业企业的资金利用率。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黄卫东认为,3D打印产业化之路任重道远,还有很多事情要做,首要的就是解决社会、工业界、政府、银行等对3D打印的正确认识问题,准确把握3D打印技术特点,哪些是适合运用的,循序渐进地运用到工业中去。
  “整体来说,国外几个著名3D打印公司的装备和工艺技术以及软件、材料相对国内还是领先,国内的市场尚在培育中,应用领域正在逐步拓宽。”曹毅说,“尽管目前我们进入欧美市场很难,但是必须提前布局新兴市场,尤其是俄罗斯、东南亚和南美国家,在全球化制造业全球化浪潮抢占一席之地。
  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在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及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陕西省3D打印产业化规模效应逐渐凸显。
  陕西省知识产权局的调研报告显示,3D打印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抢夺知识产权就是抢占市场,我国的技术研究人员应充分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合理规划专利布局,在技术领先领域不断扩大专利保护范围,及时建立专利池,形成坚固的专利屏障。
  “陕西省在3D打印产业的航空航天应用领域具备很强的技术优势,并且在这一领域有专利储备做支撑,当务之急是在继续加强创新研发的基础上,努力开拓产业化、商业化路径,积极引导企业有针对性地进行资源整合。”陕西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杨行云说。
  未来,3D打印技术要突破的第一个瓶颈是产业化的规模,产业化规模要上去首先要解决标准化的问题。第二个就是原创技术的问题,我国现有的原创不多,3D打印很多东西有创新的空间,所以应该发扬学科交叉来发展原创技术。
  “作为一项高新技术产业,3D打印的产业化离不开强大的研发技术支撑,目前清华大学、西安交大和华中科技大学是3D打印研究的主阵营。”李涤尘说,“国家在产业布局上,是否应充分考虑到各地的科研技术实力,比如北京、西安、武汉等地。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