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陕西宝鸡峡灌区 “银龙”卧大地 两岸丰收歌
24.11.2014 12:36
本文来源: 水利厅
“2014年灌季,我们灌区在冬春灌和夏灌中累计渠首引水2.1亿立方米,浇地177万亩次;抽取地下水1.1亿立方米,浇地133万亩次,为陕西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做出了应有贡献。” 陕西省宝鸡峡管理局局长田建民说。
自1971年塬上通水至今,宝鸡峡灌区已累计引水400多亿立方米,粮食单产由开灌前的157公斤提高到现在的778公斤,累计增产粮食400多亿公斤,灌区农民增收500多亿元。灌区以全省1/18的耕地面积,生产了全省总产1/7的粮食和1/4的商品粮,成为陕西省重要的粮油果菜基地,被誉为“三秦第一大粮仓”。
“44年来,灌区先后实施了节水项目、世行改造、水库除险加固和大型泵站改造等项目。林家村渠首加坝加闸工程、灌区5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以及世行贷款灌区项目和大型灌区续建配套项目的投入运行,不仅极大地改善了灌区工程设施安全运行条件,而且使灌区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逐步迈向现代化灌区。”田建民说。
工程保障 抗旱有了底气
宝鸡峡引渭灌区有效灌溉面积282万亩,承担着宝鸡、杨凌、咸阳、西安4个市(区)14个县(市、区)的农田灌溉任务,是陕西省目前最大的灌区,也是全国十大灌区之一。
2014年7月,三秦大地上演了自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气象干旱,水利工程成为抗旱保收的希望。
韦水倒虹是宝鸡峡引水工程总干渠跨越韦水的重大建筑工程。整个虹身长达880多米,最大水头可达70米。倒虹两头落差3.5米,一头在南塬顶上吞波饮浪,另一头在北塬顶上喷吐甘露清泉,把一渠生命之水送入万亩农田。
“韦水倒虹采用虹吸原理,单管输水26立方米每秒,双管输水52立方米每秒,40年来输水370亿立方米。”宝鸡峡灌区扶风总站站长张富平说,“宝鸡峡灌区库水灌溉面积174万亩,倒虹以下占到159万亩。如果没有倒虹,水根本送不下去。”在与旱魃的抗争中,大型灌区无疑发挥着抗旱主力军的作用。
“针对6月以来灌区气温偏高、底墒不足、玉米播种出苗困难的严峻形势,我们提早安排,积极组织,于6月15日开闸引水,日最大引水流量达40立方米每秒。开动干库抽水机组5台,渠灌日灌地近3万亩,掀起了夏播灌抗旱保苗高潮。”宝鸡峡管理局灌溉科科长张有功说。
此外,宝鸡峡管理局及时召开动员会,落实目标任务,完善措施办法,狠抓督查落实。局领导和包站科室深入一线,协调指导,局灌溉督查组深入站、段、斗和田间地头,全面督查劳动纪律、用水过程管理、水价执行、群众负担、生产安全等,确保抗旱用水工作有效开展;合理调度抗旱水源,引抽并举,工程设施满负荷运行,加强维护用水秩序,确保灌区均衡受益。夏灌渠首灌溉引水1.2亿立方米,渠道水灌溉95万亩次。
软硬兼施 管好水才能用好水
“到8月5日关中人工降雨旱情缓解前,宝鸡峡6座水库,可用水量仅1000万立方米。按照宝鸡峡今年最大日引水量40立方米每秒计算,仅能维持3天。”张有功说。
“缺水是现实,怎么让有限的水发挥最大的作用,是我们考虑最多的问题。”田建民说,“宝鸡峡灌区按量收费,用水量通过斗渠斗口的量水堰来计量,用水时间的长短和水费是有关系的。而在具体实践中,我们的办法叫做‘软硬兼施’。”
节水改造,改善水利设施,是“硬”。据了解,宝鸡峡灌区从1997年开始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截至2014年6月,累计完成投资约4.2亿元,共改造干支渠278公里、建筑物922座,改建管护设施6272平方米。项目实施后,干支渠提高引水能力15立方米每秒,年可多引水量1550万立方米,恢复改善灌溉面积20.7万亩,灌溉周期由改造前的20天至52天,缩短为8天至40天。
“初伏不算旱,中伏减一段,秋伏连根烂。”坐在树荫下排队等着浇地的扶风县杏林镇杏林村北堡组老汉刘万省总结着他的经验,“渠道重修以后,现在用水方便多了。过去要用一个小时左右,现在20分钟水就到田了。节约了时间就是节约了钱啊,一亩地一年能少掏10块钱。水能供上,产量就能上去。一亩玉米至少能增产300斤以上呢。”
节水改造干、支渠道多采用板膜复合结构型式,有效地减少了渗漏损失。宝鸡峡项目区实施前灌溉水利用系数一般在0.4~0.48,通过节水改造,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50提高到0.54;灌区干支渠系利用系数由改造前的0.56提高至改造后的0.65,年节约水量3400多万立方米,项目区水量供需矛盾得以缓解。
“软”是在用水的管理上下功夫。“我们主要有两种管理模式,一种是通过斗渠经营人来管理斗渠以下的各类渠道,就是单户农民承包经营的方式。另一种是通过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来解决水有人用没人管的问题。”田建民说。
近年,宝鸡峡灌区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42个,改制斗渠568条,控制面积76.57万亩,形成了管理站—协会—专业浇地队—用水户的管理新模式,基本建成了建、管、用相结合,权、责、利相统一的新体制。
“协会成立前,每年遇到干旱,农民就会因农田用水出现截水、抢水等矛盾纠纷。”武功县高望川农民用水者协会主席赵品轩说,“村里有了用水户协会后,那些‘无劳户’的土地灌溉问题也解决了。”
2002年,村里成立了专门的“浇地小组”,“能人”赵品轩当上了“浇地小组”的组长,下边管着20个“浇地员”。现在,用水户协会负责14个村、共2万多亩土地,全面管理渠道用水,合理协调村民灌溉用水时间,用水纠纷明显下降。
“用水前,协会通过适时组织用水户进行支斗分渠铲草清淤;用水时,组织专业浇地队,护渠、送水、结量、收费到户,价、量、费、账向农民公开,每个人都能心中有数。”赵品轩指着墙上的水价公布栏说,“水费两毛五分,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国有水电费一立方米水一毛八分,二是基层管理费是三分五厘,三是浇地费三分五厘,后两部分就是我们协会运转资金的来源。”
“过去是有人用水,无人管护,毁渠断渠、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时常出现,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渠越管越短,越护越浅,夏灌伏旱用不上水干瞪眼’。”田建民感慨地告诉记者,“有了用水户协会后,将斗分渠管护责任落实到用水户代表,自己管理,自己维修,大的问题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管理环节减少,有效提高了工程的完好率和使用寿命,农民负担也大大减轻。”
本文来源: 水利厅
24.11.2014 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