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资助大数据”助推“精准扶贫”

01.07.2016  16:17
            陕西师范大学立足大学生资助工作实际,围绕“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和“受助思源、获奖思进、传递爱心、回报社会”的育人理念,借助“互联网+资助”工作手段,依托“资助大数据”助推“精准扶贫”,不断丰富资助工作内涵,成效显著。             ——汇集大数据,趋势尽呈现 学校发布《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度本科生资助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以点带面,通过分析各类数据达到整合全校资助信息的目的,剖析问题、把握方向。一是从性别、民族、培养方式和户籍性质等角度分析在校本科生基本概况。二是从家庭经济困难程度、性别分布、民族分布、城乡分布、生源区域等方面统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情况,并分析了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三是通过对比2013-2015年资助数据,反映“奖、助、贷、补、勤、免、偿”七大资助项目的发展趋势,2015年学校资助金总量、资助学生规模、生均资助金额均持续增长,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四是按照学校和学院两个层面,从学生培养方式、资助覆盖面、生均资助金额等方面具体分析2015年各类资助项目执行情况。依据报告,学校2015年资助总金额首次突破8000万元;资助学生34770人次,生均资助金额2328元;新增设社会类奖助学金7项,占执行项目的16.7%;获奖学生人次占比34.1%;受助学生人次占比73%;2015年投入约450万元,提高非师范专业学生的生活补助标准。             ——依托大思路,实施重举措 :一是完善资助体系,学校形成了“奖、助、贷、补、勤、免、偿”七位一体的资助体系,努力实现“全覆盖”。二是创新资助方式,学校针对困难生设立了“微爱•基金”“微爱•远行”“微爱•助跑”等系列帮扶项目,解决困难生实际问题,帮助寒门学子实现出国梦想,努力实现“精准资助”。三是借力“互联网+资助”,近两年来,学校着力推进资助工作信息化建设,加大资助工作宣传力度,投入专项资金建设新版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开发“掌上学工”APP和微信手机客户端,将资助信息数据化、资助反馈实时化、资助成效显著化。             ——五处齐发力,彰显新特色: 一是制度有力,学校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制定“专项困补基金”等新制度新方法,严格评审10大环节,确保资助工作的规范性。二是监督得力,实施奖助学金师生评审团,实地走访慰问困难生家庭,深入各县级资助管理机构调研交流,开发设计网络班级评议、困难生认定直通车等,保证资助工作的准确性。三是经费给力,学校设立配比激励政策,对社会类奖助学金实行经费配比,全面提高非师范生补助标准和优秀学生等奖优项目奖励标准,提升资助工作的针对性。四是育人效力,通过实施勤助科研和实践项目、市场兼职、志愿者服务项目,深入落实学校“大学生成长成才发展计划”,拓展资助育人功能,增强资助工作的实效性。五是网络助力,通过开发建设新版学生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切实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成立“微爱新媒体工作室”,打造资助工作“一网两微”媒介平台,培养资助工作宣传队伍,积极占领网络舆论阵地,传播资助“好声音”,提升资助工作的主动性。 (责任编辑:卢延辉)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