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刊发评论员文章聚焦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

06.01.2017  15:33
践行“五个扎实”不松劲 矢志追赶超越谱新篇  

陕西日报》2016年12月29日刚刚闭幕的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审议了省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和全省党建工作报告,全面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明年工作,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明确了任务、提振了精神、鼓舞了干劲,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奋进的大会。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陕西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紧盯追赶超越定位,践行“五个扎实”要求,妥善应对风险挑战,凝心聚力干事创业,以系统化思维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抓党建等工作,实现了“十三五”稳健开局、良好起步,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建设开拓了新思路、取得了新成效、迈出了新步伐。省委全会充分肯定一年来成绩,同时明确指出,践行“五个扎实”要求、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是全省上下的期盼愿望,也是当前和今后陕西发展的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我们必须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确保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拿出敢于担当的勇气,激励干部群众的干事创业热情;坚持创新引领、培育新的动能,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守牢发展底线,统筹推进整体竞争力显著提升,促进全省加速赶超先进,争取更多领域的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要进一步增强追赶超越的使命意识。实现追赶超越,要有坚定的信心和勇气。在追赶超越目标引领下,全省各项事业今年以来取得了长足进步,我们要更加深刻地领会追赶超越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自觉把追赶超越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和主题,抓住和用好各种机遇,找准契合点、选准发力点,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追赶,以咬定青山的韧劲超越,推动全省发展更上一层楼、达到新境界。 
            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要进一步找准追赶超越的路径方法。实现追赶超越,要有科学的路径和方法。我们要紧扣落实“五个扎实”,把中央要求与陕西实际紧密结合,找准定位、守住底线、综合施策,跳出“城墙思维”,以更加开阔的眼界谋划发展,创新工作思路,在裁弯取直中加快发展,坚持问题导向,敢于直面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找准应对之策,坚持改革开放,依靠改革的方法扫除各类障碍,借助开放的思路释放发展活力,把追赶超越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举措。 
            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要进一步明确追赶超越的目标任务。目标明确才能步伐稳健,扬长避短才能事半功倍。实现追赶超越,我们既要厚植和放大区位优势、科教优势、能源优势、产业优势、文化优势来提供支撑,使追赶超越有充足“本钱”;更要着力破解结构不优、发展不均衡、民营经济不强、百姓不富、生态不优、开放不够等问题来补齐短板,为追赶超越奠定坚实基础。 
            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要进一步完善追赶超越的保障机制。推动追赶超越,关键在各级干部。要围绕强化责任担当,用“三项机制”传导压力、激发动力,使广大干部克服“破则有险”“求稳怕乱”思想,激励大家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干事创业。要夯实工作责任,分解任务、细化指标,加大问责、倒逼落实。要坚持真抓实干,践行群众路线、厉行求真务实、敢于迎难而上,以舍我其谁的勇气,把心思和精力用到办实事、求实效上,凝聚起三秦大地共同追赶超越的强大合力。 
            “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做好明年工作意义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深入践行“五个扎实”要求,以追赶超越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坚持改革开放 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二论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

陕西日报》2017年1月3日  改革开放是当今时代的最强音,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抓住改革开放“扁平化”带来的机遇,站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不断提升面向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全会不仅为改革开放注入了更多新内涵,也为陕西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开放是繁荣的必由之路。2016年,陕西厚植开放新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全方位推进对外开放,成功举办协办丝博会暨西洽会、G20妇女会议和农业部长会议等重大活动,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陕汇聚汇集。随着陕西自贸区的顺利获批,为我们面向全球配置资源提供了重要平台,让陕西站在了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前沿,为全省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源泉。2016年,陕西深入实施“放管服”、国企国资、金融等重大领域改革,全年取消146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和6项国务院取消事项的初审环节,省政府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4项,全面推进“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工商登记等制度改革,使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发展新活力更加显现。 
            这几年,陕西改革开放形势总体不错,但市场活力的释放仍然不够,同沿海地区相比,全省经济行政运营成本依然较高,这让陕西实现加速转型、追赶超越面临不小压力。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越是要清醒地认识到:不深化改革就没有出路,不扩大开放就抓不住机遇。当前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多数困难和问题,都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来加以解决。只有坚持改革开放,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厚植开放新优势,抓住和用好各种机遇,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才能为全省追赶超越发展赢得先机、增添动力。
            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推动追赶超越必须依靠改革的办法和开放的思路。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陕西必须树立大开放思维,要跳出“城墙思维”,站在“秦岭之巅”看陕西,打破僵化思维、摆脱路径依赖,以更加开阔的眼界谋划发展。不断提升“大西安”的辐射力,放宽各种投资限制,运用“冻结”“了结”思维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促进民间投资,不断增强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陕西要向改革要红利。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围绕培育发展新动能,围绕法治陕西建设,围绕增进群众福祉,冲破观念束缚、打破利益藩篱,加快推出一批体现市场经济规律、穿透力强的重点改革,为追赶超越扫除各类障碍、创造良好环境。 
            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陕西还须进一步向开放要活力。坚持东西并重、内外并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大力建设丝路经济带新起点,积极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扩大制造业、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等领域开放,同时做强港务区等支撑点,用好丝博会、欧亚经济论坛等平台,加快“引进来”“走出去”步伐,积极拓展“海外陕西”版图,促进国际国内资源有序流动和产业集聚。值得一提的是,国家批准设立陕西自贸区,赋予我省体制机制创新职能,这对我们建设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意义重大。抢抓机遇、追赶超越,我们别无选择,唯有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我们要认真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加快创新步伐,确保2017年自贸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三秦大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发展脚步铿锵有力。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积极的姿态扩大开放,着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实现陕西追赶超越的新突破。

勠力同心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三论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

陕西日报》2017年1月4日 2016年,是陕西“十三五”脱贫攻坚的开局之年。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会议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精神,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聚焦精准,砥砺奋进,通过抓责任落实,抓对象精准,抓政策落地,抓移民搬迁。全省先后制定出台“1+N”配套政策32项,选派5万名干部驻村联户开展扶贫,预计年内脱贫130万人,搬迁贫困户18万户60万人,定边、佛坪两县摘掉了贫困县帽,实现了全省脱贫攻坚的良好开局。 
            但是应该看到,陕西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按照2016年预计减贫人数,目前全省还有贫困人口180多万人,这些群众大部分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实现到2020年全面脱贫的宏伟目标,任务亦然很艰巨。全省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好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夯实各级责任,聚焦精准要求,加快工作落实,按期保质保量完成脱贫任务。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把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扛在肩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既是经济责任,更是政治责任。要强化“五级书记”抓扶贫政治责任,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建立动态的把关筛查、方案调整、有序退出等机制,逐户分析致贫原因、确定脱贫期限、制定帮扶措施。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特别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脱贫攻坚层层加码、不准不实、资金滥用、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对我省在脱贫攻坚中发现的会议多、汇报多、填表多等问题,要专项研究切实解决。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统筹推进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多方合力服务脱贫攻坚这一目标的实现。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贵在精准,重在实效。要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加快推进易地搬迁,以秦巴山区、白于山区、黄河沿岸土石山区和秦岭北麓为重点,搞好集中安置点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搞好产业扶贫,落实光伏扶贫、金融扶贫、生态扶贫等帮扶政策,因地制宜发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完善和推广“企业+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切实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以“两不愁、三保障”为目标,深入实施精准扶贫脱贫。扶贫对象要一户一户核实,扶贫措施要一件一件落实,扶贫资金要一分一分足额到位,扶贫标准要一项一项检查,保质保量完成2017年全省80万贫困人口脱贫、10个贫困县摘帽任务。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举全省之力合力攻坚。充分发挥好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层层签订责任书、军令状,把脱贫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形成五级书记抓扶贫,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脱贫攻坚的大扶贫格局。加强东西部协作,同江苏完善省市县三级对口联系机制,发挥比较优势,整合各类资源,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开展劳务协作、人才支援、实施援建等工作。充分调动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靠勤劳自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变贫困落后的状况。 
            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是贫困地区群众的美好期盼,也是各级党组织和政府不容推卸的重要使命。我们要以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确定的精准扶贫脱贫要求为新起点,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把群众放在心中,把责任扛在肩上,勠力同心打赢陕西精准脱贫攻坚战。

补齐生态短板 建设美丽陕西 ——四论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

陕西日报》2017年1月5日  生态环境治理,关系着全省人民的福祉,考量着“三个陕西”建设的成效。此次全会对我省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要求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系统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全力补齐生态短板,逐步偿还历史旧账,努力建设天蓝水绿、山川秀美的美丽陕西。 
            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深化,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求生存”变成了“求生态”,“盼温饱”变成了“盼环保”。群众渴望能呼吸更清新的空气,吃上绿色的食品,门外绿树蓝天,满眼青山碧水。我省回应群众期待,下定决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恢复生态和谐,建设美丽家园,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和追求。 
            去年一年,我省坚守发展的底线和红线不动摇,强化“不要污染的GDP”发展导向,坚持山水林田湖一体治理理念,四项减排指标超额完成,重点流域治理、湿地建设等进展顺利,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在系统推进中取得新成效。然而,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生态环境约束趋紧,治污降霾等重点任务依然艰巨,生态问题仍然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全会要求全省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通过着力破解生态不优等短板问题,为追赶超越打好坚实的基础。今年要紧紧抓住山、河、江、坡综合治理,加强以渭河、汉江、丹江综合治理为重点的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围绕“山青、水净、坡绿”的目标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要完善关中地区大气治理联动机制,通过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组合拳,打好治污降霾主动仗。要搞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工作,推进天然林保护和水土保持,让绿色遍布三秦大地。 
            发展要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确保生态底线。全会明确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这个“稳”就意味着必须降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努力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中找到平衡点,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今年我省发展力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通过“三去一降一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通过减少落后产能对能源的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按照全会的部署,今年我省还要继续推进节能减排,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减少污染排放,综合推进城乡环境整治。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绿色、低碳理念,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坚持“点上开发、面上保护”,努力降低发展对环境的依赖程度。这些都表明,我省将以实际行动践行“决不能为了发展破坏生态环境”的承诺。 
            环境问题无小事。对群众反映的环境问题,要立知立改,依法问责,不能搞下不为例,更不能放任自流。当前,我们要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强化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强力推进关中大气污染防治、陕北石油管道泄漏污染等突出问题整改。要切实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内生动力,运用系统思维和法治理念统筹治理,提高管理水平,层层落实责任,使生态环境保护真正成为各级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全体成员的自觉行为。 
            陕西自古是环境优美之地,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生态建设一直寄予厚望。偿还千年历史旧账,建设美丽陕西,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我们要系统、全面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让三秦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保障和改善民生 让陕西的底色更温暖 ——五论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

陕西日报》2017年1月6日  “改善民生,是推动发展的目的,也是我们各项工作的目标。”在前不久召开的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上,省委书记娄勤俭如是说。这段论述再次申明,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之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做好各项工作、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对于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民生大于天,枝叶总关情。2016年,陕西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持续用力,向全省人民交出了一份不俗的成绩单。但是,在增进人民福祉的道路上,我们依然任重道远,依然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习总书记来陕视察时提出的要“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要求,认真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持续抓好“两个80%”民生政策落实,进一步完善民生保障体系,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在“就业”这个“民生之本”下足功夫。继续健全促进就业公平的体制机制,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以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去产能精简人员为重点,加强就业培训和援助,搞好创业指导,努力使更多群众有工作、有收入。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在“教育”这个“民生之基”上做足文章。以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为重点,认真落实十三年免费教育各项安排,特别是结合城乡发展和人口变迁,加快调整中小学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解决好“乡村弱”“城镇挤”等问题,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高等学校“四个一流”建设。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在“健康”这个“民生之需”上用足力气。认真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推广县镇医疗服务一体化、医疗集团等模式,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深入实施健康陕西行动计划,加快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步伐;树立大健康理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在“社保”这个“民生之盾”上久久为功。加强低保、扶贫等政策衔接,推进医保跨区域结算、养老跨区域审核等工作,量入为出,审慎稳妥搞好扩面提标;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个体从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参加社会保险政策,推进城乡医保整合;以留守儿童、特困人员等群体为重点,切实做好社会托底工作。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在“城镇化”这个“有效路径”上不断迈步。加速推进以人为核心、以产城融合为支撑的城镇化进程,进一步提升城镇凝聚力和辐射力;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推动居住证制度全覆盖,完善进城农民平等享受教育、医疗、住房、社保等民生服务的机制体制,清除各类歧视性政策,努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实施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等项目建设,以城镇化进程带动进城农业人口向市民转化。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决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坚持以“两不愁、三保障”为目标,深入实施精准扶贫脱贫。逐户核实扶贫对象,逐项落实扶贫措施,足额到位扶贫资金,保质保量完成全年脱贫任务。 
            社会管理、食药安全、公共文化服务、生态环境保护……在关系民生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全省上下的齐心协力,需要实实在在的不懈努力。 
            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对民生工作的安排部署,必将在全省上下的贯彻落实中,转化成人民群众殷实的获得感、满满的幸福感。 
            民生,必然成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最厚重的旋律、最温暖的底色。

(信息采集:黄晓青      审核:刁巧燕)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
仰韶考古首次发现笄形骨器 或与早期纺织手工业有关
  中新社西安11月1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1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