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南水北调 陕西谱写浓墨重彩篇章

02.03.2015  10:32
          在国内的媒体中,只要一谈起“南水北调中线”这一世界上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时,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大都是:丹江口水库,1400多公里,湖北、河南,北京、天津,沿途移民搬迁,十年工程,耗资2000多亿……你几乎很少能看到、听见“陕西”二字。而事实上,“北上”的汉江发源地——陕西,其境内占整个“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陕西、湖北、河南)“总面积”约70%的陕南三市境内,需下大气力保证北上的水量和水质,决不能有丝毫的松懈闪失。
     
          众所周知,没有源头,何来调水工程,没有源源不断的丰沛水量和高标准的水质,再宏大的调水工程也只会成为一堆废弃的“钢管和水泥”。北京的饮用水之所以告急,是因为北京周边历史上的两座巨大的“天池”--官厅水库、密云水库的水量上世纪后期呈逐年下降之势,其中官厅水库的“水质”因污染已远离了饮用水标准,被迫于1997年退出城市生活饮用水体系。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定不是一个运行50年、80年的工程,这是我国在合理调配水资源的一项恒久的国家工程。因此,陕西在此恢弘工程中的“主体地位”必将是毋庸置疑的!
     
          恒久精心的维护陕西水源地天然的生态环境,呵护由此流淌出丰沛、清澈的汉江,将是陕西过去更是未来沉重而神圣的历史使命。
     
          所以陕西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殚精竭虑所付出的一切巨大的努力,宣传理应“浓墨重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