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咸阳:还渭河健康本色

10.12.2014  10:08
          随着咸阳经济的发展,工农业生产带来的生态负面效应开始显现:造纸厂污水横流,城市垃圾充填河道,生活污水直排渭河,挖沙采沙猖獗不止……渭河在不堪重负的城市文明脚步下缓缓流淌。
       
          2011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三年实现渭河水变清”的宏伟蓝图,把渭河打造成关中防洪安澜的坚实屏障、路堤结合的滨河大道、清水悠悠的黄金水道、绿色环保的景观长廊、区域经济的产业集群,重现渭河新的历史辉煌。
     
          三年来,咸阳市上下重拳出击,严格执法,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以铁的决心、铁的措施,还渭河一曲清水。

三年任务两年完成
            咸阳市委、市政府在实施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中,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落实责任,加大投入,强化监管,扎实推进渭河水污染防治各项重点工作,较好完成了省上下达的目标任务,实现了渭河水污染治理“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诺言,成果显赫。
     
          2013年渭河干流咸阳出境断面化学需氧量年平均浓度为24.7mg/L、氨氮年平均浓度1.27mg/L,较2011年(渭河三年行动实施前)分别下降17%、47%,均低于渭河水功能区划的IV类水质标准;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省上下达咸阳市的72个项目、咸阳市总共确定的85个项目全部完成,累计投资13.37亿元,全年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1.4万吨/日,提前一年完成了三年行动的目标任务。
  对症下药立竿见影
            作为一个蓬勃发展的城市,既要实现经济发展,又要留给百姓蓝天碧水,咸阳市用实践告诉人们,这两项工作不但不矛盾,且互助共荣。咸阳市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全面落实渭河水污染防治责任。紧紧围绕“渭河水质三年变清”和“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总体要求,狠抓85个治污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促进各类问题的解决。实行了市级党政领导重点工作包抓责任制,多次深入项目现场和重点污染企业检查督办;及时与各县市区和重点企业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量化目标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对项目进展量化打分;对建设进度缓慢的工程项目,采取了专项督办、领导约谈、区域限批等硬措施进行督查督办。
     
          着力提高污染防治能力。一方面对现有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工业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实施提标改造,一方面举全市之力新建6座污水处理厂。到2012年底,咸阳市已完成14座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项目,在全省率先全部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排放要求;到2013年底前,咸阳市新建的东郊、兴平、礼泉、三原、旬邑二期和过塘污水处理厂工程均已建成投入运营,结束渭河咸阳段生活废水直排历史。此外,咸阳市还自加压力,全力推进工业园区和重点镇污水处理项目建设。目前,彬县新民镇、长武亭口镇和礼泉再生产业园、市新兴纺织工业园已建成。截至2013年底,市区、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83.5%、78%。同步谋划建设城镇生活垃圾填埋设施,主城区和10县(市)垃圾填埋场建成运营,城市和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3.4%、70.8%。
     
          突出面源治理。大力推行“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模式,累计投入1750万元,为全市13个县市区配备农村生活垃圾转运车233辆,形成2000吨/日的农村生活垃圾转运能力。加强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完成农业源污染治理项目18个,16个农业源污染治理项目基本完成,预计年可削减化学需氧量500吨、氨氮45吨。2013年,咸阳市沿渭河干流的秦都、渭城、兴平、武功和泾阳、永寿、彬县、旬邑8个县市区被列为全国第三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涉及19个镇办、88个行政村的257个示范项目已完成,每年可转运处置示范村庄生活垃圾3300吨,生活污水17000吨,处理畜禽养殖粪便约16800吨,受益总人口达到15.85万,有效解决了示范村庄环境污染问题,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突出源头防治。坚持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作为治理渭河水污染,解决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坚决杜绝落后产能和“两高一资”企业落户。2012年以来,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永寿铅蓄电池项目和礼泉、泾阳石灰石开采项目等6个建设项目进行了劝退、暂缓和否决,涉及投资约4.5亿元。咸阳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三同时”制度执行率、规划环评执行率分别达到100%、95%、100%。督促兴平兴包集团等3家造纸企业、咸阳际华新三零印染有限公司等2家印染企业以及以通达、海升、恒兴三大龙头企业为主的14家果汁企业完成了废水提标改造工程,督促64家国控、省控、市控排污企业安装了污染源在线监测装置,有效加强了对重点企业的环境监管,实现了稳定达标排放。
     
          突出行政推动。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政协监督,环保牵头,部门协作,公众参与”的环境执法监管工作机制,扎实开展环境执法行动。连续多年开展“春季环保执法大检查”、“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等环保专项行动,依法查处了一批重大环境违法案件。各县市区坚持向重点企业派驻督查员,形成了对污染企业严查严办的“高压”态势。加大对落后产能和违法排污企业的关停并转,对治理无望的小造纸、小氮肥等落后产能企业坚决予以淘汰关闭。2012年以来,共查处华西纸业、下沟煤矿等违法企业41家,关闭兴平造纸厂等5家落后产能企业。根据渭河干流水质变化,逐年调整沿渭各县市区县界断面考核值,实行更为严格的阶梯性惩罚收费,2013年扣缴沿渭4县市区水污染补偿金540万元,2010年以来,累计扣缴1680万元,促使相关县市区进一步落实渭河水污染防治责任。
      守住成果合力攻坚
            尽管咸阳市在落实《省渭河流域管理条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咸阳市渭河水污染防治工作仍然面临三大严峻问题:
     
          目前咸阳市污水处理费每吨均价为0.8元,支付污水处理厂每吨1.02元,形成价格倒挂。目前,市区和11个县市已累计拖欠污水处理费达1.25亿元,各级财政负担沉重;
     
          由于渭河生态来水不足,影响了渭河咸阳段水质进一步提升,特别是枯水季节保持渭河干流水质难度较大;
     
          西咸新区咸阳市范围内环境质量、污染减排等考核指标仍由咸阳市落实,由于责权利不统一、审批监管两张皮,落实考核指标难度较大。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永葆渭河清水长流绝非一时之力,受工业发展影响和污染累积效应,水体污染问题随时都可能再次发生,必须提高警惕。下一步,面对严峻的形势,咸阳市将持续发力,守住成果,合力攻坚:
     
          对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85个已建成项目进行“回头望”,确保项目发挥应有的减排效益。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要求,在渭河污染治理三年行动中严格落实领导包抓机制、督查督办机制、月通报机制、考核奖惩机制、公众参与机制,有力地推进渭河污染治理三年行动的脚步。
     
          落实最严格的环评审批、总量控制、排污许可等制度,全面推行“三同时”保证金制度,倒逼企业落实环保责任、推进转型升级。加大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力度,督促污水处理企业规范运营,达标排放。抓好污染防治监测体系建设,使企业污染物排放和环保设施运行情况处于全时段、全方位的监控之中。加强环保专项执法,以“零容忍”的态度查处违法行为。
     
          持续推动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今年建成列入2013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程计划的249个项目,不断增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能力。
     
          继续把水污染防治作为市县两级“一把手工程”,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治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坚持一周一督查、一月一通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下发督办通知和整改意见书,必要时实行“区域限批”。
     
          “十三五”期间,咸阳市将着重在推进镇村水污染防治、扩大城镇污水收集率、提高污水处理厂运行效率和排放标准、推进中水收集利用、加快人工地表生态湿地建设方面取得突破,不断提高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