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陕西日报》:坚守食品安全的民生底线

30.11.2015  17:02

 

 

 

 

http://esb.sxdaily.com.cn/sxrb/20151124/html/page_05_content_001.htm

 

 

坚守食品安全的民生底线

——镇坪县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纪实

 

两年前,镇坪县城一家临街的餐饮店面,由于环境卫生脏乱差,消毒设施不健全,成为该县食品监管部门重点关注的对象。工作人员三天一检查,两天一督办,双方发生过争执、吵闹等不愉快,但最终业主按要求进行了整改。
        今年,全县开展食品安全示范户创建,这家餐饮店率先抱回了“食品安全示范户”的牌子,成为食品经营户眼中的样板。如今,走进这家餐馆,室内环境优雅、厨房干净整洁,让人感到很温馨、很放心。
        对这家餐馆而言,一前一后的变化,改变的是就餐环境,带来的却是更多的收入。每天,面对络绎不绝的食客,餐馆老板赵先生虽然忙得团团转,但心里却是热乎乎的。
        在全县,像赵先生一样,深刻感受到这一变化的,除了食品经营商户,还有广大居民群众。大家的一致感受是:“现在出去就餐,既安全、又放心。
        这一变化,缘于全县深入开展的“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
        2013年以来,地处巴山腹地的镇坪县把食品安全作为建设“美丽富裕新镇坪”的重要内容和百姓的“一号民生工程”,以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为抓手,从夯实监管基础、提升监管能力、创新监管举措、强化风险管控、加大投入保障等重点工作入手,创新监管模式、完善监管机制、开展专项整治、实行联防共管,一张纵横交错、覆盖全县的严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大网,编织成镇坪县百姓舌尖上的安全防线。
        强保障  筑牢食品安全监管基础
        “食品安全是基础民生,也是底线民生。”这是县委、县政府的一致共识。
        如何打牢民生基础、守住民生底线?县委书记罗万平认为:“前提是要加强领导,健全体系,夯实责任。
        基于这一认识,镇坪紧紧围绕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的创建,多次专题研究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将食品安全示范县建设列入《镇坪县“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写进县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
        在工作推进中,县上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发了《镇坪县创建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逐项落实责任。整合食品安全涉关部门力量,在领导小组下设十三个具体工作组,逐一明确各工作组的职能和责任。在推进机制上,实行月通报、季评比,促使创建工作扎实深入开展。县上领导定期深入镇、村、部门和食品企业调研,现场解决创建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县人大、县政协先后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和专题调研视察活动,积极为创建工作出谋划策、加油鼓劲。在工作统筹上,多层联动,多点发力,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食品安全示范镇、示范村创建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开展食品安全示范企业(店)创建工作的通知》,组织镇、村和涉食单位开展示范创建活动,目前已验收命名示范镇2个、示范村18个、食品经营示范店120户。同时,在食品安全相关部门之间组织比、帮、赶、超竞赛活动,专门设立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专项奖励,有效调动了各镇、各部门、各食品经营商户参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
        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点多面广,不仅需要广泛的群众基础,更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为一山区小县,财政穷县,镇坪对创建工作的投入却毫不“吝啬”。县、镇、村三级食品安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财政收入同比增长。除此之外,还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食品安全重点项目建设。三年来,县财政通过划拨形式落实7个镇监管所办公用房1100平方米,投入100万元为各镇监管所配齐办公和执法装备,投入75万元解决镇监管所执法车辆,投入62万元用于县食品检验中心添置实验仪器和培训技术人员,投入80万元开展饮用水源地治理,投入1072万元用于生猪、食用菌、蔬菜等农产品基地建设奖补,投入90万元实施农贸市场扩建改造,投入60万元用于餐饮示范店建设奖补,三年创建工作累计投入超过1500万余元。
        聚合力  破解食品安全监管难题
        眼下,走在镇坪街头,人们不难发现,悬挂有“餐饮示范门店”牌子的餐馆往往生意火爆,门庭若市。刚刚拿下这一“金字招牌”的商户李再菊高兴地说:“这既是对我保障食品安全的嘉奖,也必将成为我招来客源的一个‘法宝’。
        长期以来,受经济利益的驱使,食品加工、流通不规范,食品经营门店卫生差、环境脏,农村群众缺乏食品安全常识,卫生消毒设施不全等问题,给全县居民群众饮食安全带来较大隐患。而这些问题,往往由于点多面广,根深蒂固,监管起来并不容易。
        如何破解这些监管难题?县长李平明确要求:“必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全面根治食品安全顽疾。
        号令发出,一场关于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和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打响。
        坚持不留空档、不留死角、不走过场、不间断和面向基层、面向一线、面向消费者、面向监督对象、面向风险高发点的“四不五面向”工作思路,组织市场监管、农业、水利、公安、司法等部门密切协作,把《食品安全法》宣讲作为“六五”普法的重要任务,将日常普法教育和集中宣传活动相结合,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先后组织开展了“3.15”、“食品安全周”、“12.4”法制宣传日、“食品安全万人签名”等活动,利用板报、宣传栏、悬挂横幅、散发传单、咨询服务、电视专栏、手机短信等形式,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投资15万元建设LED户外全彩显示屏,运用现代传媒手段打造食品安全大众宣传平台。累计编发《食品安全法规读本》4万册,散发传单22万份,举办打假除劣成果展5次,假劣食品集中销毁9次,形成了强劲的宣传声势。
        在宣传教育的基础上,职能部门从市场准入入手,统一标准、规范程序,确保食品经营依法依规。在日常监管中。实行分区联户责任制,执法人员分片包抓,及时了解和掌握市场动态,对群众信访和举报投诉负首办责任,对监督检查负牵头责任,对食品违法违规案件负主办责任,对食品安全事故负直接责任。建立市场监管公示制度,日常监管工作以“巡查卡”的形式记载,张贴于涉食单位经营场所,便于公众监督。在节假日期间,实行食品安全巡查制度,减少监管“空档”,打击投机性违法行为,防控突发事件。严格落实索证索票制度,规范票证管理,统一制作票证管理台账,免费向全县涉食单位发放,并按时间顺序整理归档,做到食品来源清楚,去向明白,便于对问题食品追溯倒查。
        针对创建工作中的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先后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风险大排查”、“飓风行动”、“四小四农”、辣椒制品、儿童食品、老年食品、食用油、桶装水、奶制品等专项整治。针对食品法规体系不健全的实际,探索制定了《镇坪县食品加工小作坊监督管理办法》、《镇坪县食品流动摊贩监督管理办法》、《镇坪县早点夜市监督管理办法》、《镇坪县腊肉及其制品监督管理办法》、《镇坪县农村家宴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将边沿性食品业态全部纳入监管视野,实现监管覆盖率100%。累计投入资金54万元高标准建设了“高风险涉食单位远程监控中心”,在学校(幼儿园)食堂、敬老院食堂、食品生产企业、重点加工作坊、重点餐饮单位统一安装摄像头,实施全天候实况监控,提高了监管工作的及时性和靶向性。三年来,镇坪实现了食品安全零事故的目标。问卷调查显示,近三年,群众食品安全满意率分别达95.9%、96.5%、97.2%。
        重长效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创建达标只是手段,形成常态才是关键。镇坪县从创建之初开始,就把机制建设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目标,建立完善了一系列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
        在组织机构上,建立完善了县、镇、村三级食品安全工作机构,全县7个镇食品监管所达到“十个一”建设标准,30名镇监管员全部取得执法证,四个镇监管所通过验收授牌。
        在责任落实上,制定出台了《镇坪县食品安全责任制》和《镇坪县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办法》,将食品安全纳入全县综合目标考核,并逐年提高分值比重。统一印制了《镇坪县食品加工小作坊质量安全手册》、《镇坪县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制度》、《镇坪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企业法人首要责任和从业人员岗位责任。
        在食品供给上,加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严格按照标准开展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成功申报无公害农产品三个、有机农产品一个、绿色农产品一个。镇坪洋芋、乌鸡正在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认定。同时,加强种子、化肥、饲料、农药、农膜、生长调节剂等农业投入品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规范生猪定点屠宰工作,全县超市、农贸市场、集体食堂、餐饮单位销售和使用的肉品100%来自定点屠宰厂。
        在企业管理上,建立了诚信信息库,按照《镇坪县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诚信等级评分标准》和《餐饮服务量化分级标准》,结合日常检查情况进行诚信评级,将评级结果以“卡通脸谱”的形式向社会公开,实施动态管理,让群众“看脸消费”。深入开展争当“食品安全标兵”、“放心管理员”、“技术能手”等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激发从业队伍生机和活力,促使涉食单位不断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在人员培训上,成立食品安全宣教中心,每年对全县食品从业人员组织法规和技能培训,三年共举办各类培训27场次,参训人员达3900人次。推行合格证、健康证“双证”上岗制度,持证率100%。建立食品从业人员管理档案,实行不良记录扣分制度,并对当事人进行诫勉约谈,三年来累计约谈74人次。
        在应急管理上,修订完善了《镇坪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完善县、镇、村三级应急管理网络,建立并定期更新食品安全应急专家库,开展应急实战演练,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建立投诉举报中心,开通热线电话,制定了《镇坪县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奖励办法》,落实举报奖励资金20万元,定期进行食品安全风险研判,发布节日消费、季节性消费预警,每年开展辖区食品安全状况评价,组织社会问卷调查。
        食品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镇坪县将始终坚守食品安全的民生底线,在守护百姓舌尖安全的道路上克难奋进,砥砺前行,继续书写守护人民群众幸福安康的新乐章。

 

 

监管在路上 百姓在心间

——眉县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纪实

 

      地处秦岭主峰太白山北麓的眉县,是中国果菜标准化建设十强县,是全国唯一的无公害猕猴桃科技示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县,全国果业先进县。近年来,全县紧紧围绕“保障公众饮食安全”,以大力开展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县为载体,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统筹谋划  狠抓落实  强化创建工作组织管理
        “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是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是给全县人民的承诺。不仅仅是为了争牌子,争的是32万眉县人民的食品安全,创的是眉县干部的精、气、神,眉县对外开放的新形象。”——县委常委会上,顶层设计,决策定调。
        理念决定思路。县食安委、县食安办确立了“以建设标准化的基层监管阵地为基础,以宣传教育全民参与为依托,以示范创建打造精品为引领,以治理整顿专项检查为核心,以示范提升建立长效为根本”的创建工作思路,明确了“食品安全工作组织领导有力,企业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落实,监测体系健全,应急处置及时,宣传工作深入,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全县食品安全整体水平有效提高”的创建目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县政府及时制定下发了《眉县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工作方案》、《眉县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工作任务分解书》、《眉县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考核细则》,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签订了创建工作责任书,全面启动了创建工作的开展。
        高点定位  强力推进  构建基层一线监管阵地
        创建工作关键在基层,及时建立和完善基层监管阵地迫在眉睫。2013年底,在国务院启动新一轮食药监体制改革后,县政府及时完成食药监、工商、质监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组合后,顺势而为,高点定位,强力推进,在全市率先组建了镇食品药品监管所,达到了编制、机构、人员、用房、经费五到位。次年,8个镇齐头并进,全面完成了监管所标准化建设。同时在全县123个行政村聘请了156个村级协管员,赋予其农村食药监工作监督员、宣传员、信息员、联络员的职能。
        镇、村监管阵地建立后,各镇监管所积极履职尽责,主动作为。通过全面开展节日和重大活动期间的大检查、食品药品风险大排查和校园周边、旅游区的大整治及问题食品药品大清查、农村家宴上门全程监管等专项行动和日常监管,促进了镇所工作走上了正规化、标准化道路。
        2014年底,汤峪镇、槐芽镇两个镇所被宝鸡市人民政府表彰为先进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2015年4月,常兴、营头等7个镇所被省食安委命名为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示范所,汤峪闫家堡村、营头红河村等24个村被县食安办命名为食品安全工作示范村。镇、村监管阵地的成功建设,为完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县、镇、村三级监管网络布局,食品安全的无缝隙监管提供了保证。
        立体宣传  强化教育  促进全民参与社会共治
        食药安全关乎千家万户,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创建活动中,积极行动,上下联动,左右出击,形成了有效的立体宣传模式。
        食品安全宣传,首先在于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教育培训。政府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每年都要定期举办农(水)产品、食品生产经营的安全宣传教育培训,从内部管理制度的落实到入市的程序要求,从农产品的农药使用到食品的加工制作,从食品的流通销售到餐饮单位的日常服务,都必须规范操作。2014年6月,县食安办举办了迎“七一”食品安全知识竞赛,在全县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2015年,随着新《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针对农家乐快速发展的态势,县食安办深入庵岭古城、斜谷人家、红河谷小吃城、金桂苑美食城等餐饮集群单位,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和操作规范的集中培训,有效防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别是 7月 22日 、23日在汤峪镇成功举办了全县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新法培训会。
        食品安全,群众参与是关键。在眉县,每晚县电视台“食药在县”节目成为普通老百姓十分喜爱的电视节目,节目中不仅可以看到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工作动态,而且能够及时了解食品生产经营户的食品安全程度,掌握食品安全预警信息,为自己的食品安全消费提供参考。街头巡回的宣传车、路边的广告牌、店面门头上的LED屏、餐桌上的温馨提示牌、节日的宣传台、开展食品安全“六进”(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市场、进景区)活动的宣传册,一系列的食品安全宣传都让广大老百姓感受到了浓浓的暖意。12331投诉举报电话家喻户晓,打假查劣成为全县人民的心愿。 2014年 7月 2日 ,政府盛大举办了食品安全宣传周主题日暨假冒伪劣食品药品集中销毁仪式,当十三辆满载待销毁的伪劣及过期食品行驶在街头时,在全县产生了巨大的反响,真正让社会各界感受到了政府的决心和力量。
        抓住重点  “”“”结合  打造精品引领全局
        县食安委在创建之初就提出了“”“”结合,以“”促“”的方针,即通过抓示范创建,打造精品,示范引领,达到共同提升的目标,县食安办主任孙斌仓如是说。
        在初级农产品和水产品监管方面,以严厉查处经营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假劣兽药(饲料)及违法添加违禁物质行为为重点,不断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严格落实检疫人员驻场检疫监管制度,对屠宰猪牛现场实施屠宰同步检疫。在创建中,认真开展“三品一标”建设,发展无公害猕猴桃产品、产地一体化认证,建立农产品标准化基地,促进农业合作社的规范化管理,创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有效提升了农(水)产品的生产水平。
        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在抓好大型生产企业监管的同时,以规范提升小企业、小作坊为重点,完善日常管理档案和制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举办示范现场会,分期组织不同行业的经营主参观学习,现场感受示范店的档次和品位,更新经营理念,创新经营方式,规范经营行为,提升经营水平。
        在食品流通环节,抓重点,解难点,覆盲点成为工作的指导方针。以大型商场超市和批发部为监管重点,积极推行电子化监管,鼓励群众进大型商场超市购买食品。在加大食品批发企业落实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制度监管的同时,着力抓好销货台账和货票同行的落实监管,确保下游食品流通经营单位相关制度的落实。农村食杂店一直是食品监管的难点,眉县食药监局出台优惠措施,在农村积极创建示范店。另一方面积极发挥村协管员作用,落实索证索票、进货查验等制度。
        流动摊贩一直是制约食品安全监管的瓶颈,2014年初,眉县建设科学、实用、上档次的食品市场。随后,加强经营单位规范整合,一是变游击队为正规军,全部取缔流动摊贩和临时摊点,划行归市,实行集约化管理,先后建成了农夫菜园、菜多多、渭阳美食城等专业饮食市场。二是变杂牌军为集团军,将不同地方小吃集中起来,在服务、售票、餐具消毒等方面统一管理,实现了一卡在手、全城消费的小吃城,建成了金桂苑美食城、庵岭古城等特色市场。三是把“阳光厨房”建设与“后厨改造工程”相结合,分类打造精品店,先后建成了袁氏肉夹馍、美乐仕、林福记包子铺、罗家一品香凉皮、向阳蒸饺、毛记冒菜等一大批快餐店和宝深逸乐园、秦皇园、万和山庄等综合性饮食服务区,全县餐饮安全形势得到有效好转。
        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眉县的示范带动战略得到有效实施,成功打造了汤峪镇闫家堡、营头镇红河村、首善镇新庄村农家乐餐饮示范区和县城农夫菜园示范市场、昌隆路餐饮示范一条街。成功创建了农夫山泉太白山饮料公司、老牛面粉等市级食品生产单位。完成了老百姓放心消费的宝商超市美阳街店、众鑫连锁超市等食品流通示范单位的创建工作。全县成功创建市级食品安全示范镇2个,示范单位(店)126个,示范市场2个,全县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夯实责任  “”“”结合  构建长效监管工作机制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具体的工作,必须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副县长、县食安委副主任韩景钰如是说。为了强化责任落实,在监管治理中,全县自上而下,建立了完善的责任体系,形成了完整的监管责任链。
        在日常监管中,全面落实“五定”(定任务、定岗位、定范围、定期限、定结果)、“五化”(监管内容菜单化、监管责任网格化、监管任务数字化、监管手段科学化、监管过程痕迹化)、“五无”(无无证经营、无假冒伪劣食品、无消费投诉积案、无对执法人员举报投诉、无食品安全事件)为主要内容的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监管档案,达到隐患及时除,风险可掌控的目标。
        每年结合实际,针对区域性、季节性的食品安全风险,确定专项整治重点。集中组织开展“小饭桌”、“山寨食品”清理和“学校营养餐”检查;通过元旦春节双节大检查、食品风险大排查、校园周边大规范、旅游区大整治、问题食品大清查、农村家宴上门监管等专项行动,尤其在2014年“四打击、四规范”和2015年“飓风行动”专项行动中,彻底解决了流动摊贩风险大监管难、小作坊生产条件差质量无保证等一些影响食品安全方面顽疾性问题,查处了一批典型的违法案件,有效净化了食品市场。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通过创建,眉县的食品安全各项工作整体提升:2014年7月全宝鸡市镇食药监管所标准化建设现场会在眉县召开,随后有西安、铜川等多个地市、县(区)来眉观摩学习;8月省政协主席马中平在汤峪镇闫家堡村调研农村农家乐后,对眉县打造食品精品店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11月眉县首善镇食药监所被省食安委表彰为风险大排查先进所,眉县食药监局被市食安委表彰为先进局;2015年4月眉县食药监局被市食安委表彰为2014年度食品安全工作先进单位,综合得分全市第一。11月创建工作顺利通过了省食安委的考核验收。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创建是一个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食品安全监管任重而道远,永远在路上。眉县不断向更高的目标冲刺,全力为32万眉县人民的食品安全撑起一片蓝天。  (张伟峰 陈超 钱建设 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