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守青山常绿 保碧水长流

20.10.2015  10:50
          自2007年,国家启动实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以来,陕西省水源区汉中、安康、商洛三市28县(区)坚持以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以保护丹江口水库水源区水质、实现一江清水送北京为目标,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完成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一、二期建设任务,累计治理小流域562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574平方公里,营造水土保持林33.3多万公顷,营造经济林9.51多万公顷……
     
          这项工程的持续建设,使水源区生态环境逐步好转,水污染恶化趋势得到控制,水质稳定达标,社会经济趋于协调发展之态势。据省环保部门对汉、丹江流域10个水质监测断面评价结果,有2个断面优于目标水质,达到1类-2类,有8个断面符合达标水质。
     
          然而,保护水质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更需要从政策法规、机制创新、项目扶持、科技支撑等方方面面着手去研究解决。一是必须加快建立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形成保护水源、治理水土流失的长效机制,上游为下游“输水”,下游为上游“输血”;二是持续加大对水源区水土保持工作的支持力度,建立长期稳定的项目投入机制,扩大治理范围,提高治理标准,巩固治理成果,减轻水土流失危害;三是划定南水北调中线生态保护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控制水土流失,加强水污染防治和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四是要牢固树立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的理念,通过法规制度的贯彻落实,提高全社会生态保护意识,把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维护水质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通水只是调水工程的开始,水源保护永远都在路上。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保护好这一江清水需要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要让这一伟大的工程按照它设计之初的理性设想——长久地运行,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