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期盼湿地保护新模式

09.10.2015  15:48
      在人们的眼中,湿地开发总是处在一种有争议的地位。一方面湿地公园的生态性开发直接为当地旅游经济带来了客观的收益,另一方面,在人们看到湿地开发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又不免产生一种莫名的忧虑:被称为宝库的湿地在开发成公园之后是否还能留住自身独有的不可再生的生态资源?
     
      这种担忧确实是有必要的。在建立国家湿地生态保护系统以前,无序的湿地开发、盲目的利益追求让湿地这种不可再生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例如,作为敦煌的最后一道绿色屏障,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66万公顷的区域中目前仅存11.35万公顷湿地,且因水资源匮乏还在逐年萎缩,就在另一边,库木塔格沙漠正以每年4米的速度向这块湿地逼近。位于甘肃省甘南州玛曲县的高寒沼泽湿地,是黄河的天然蓄水池,目前玛曲县沙化面积已达80万亩,并以每年3.1%的速度递增,黄河沿岸已形成220公里的沙化带。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湿地开垦面积达1000万公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江淮平原、成都平原,大量的水稻田变成了城市、高速公路;东北大量的湿地被开垦,变成了耕地。
     
      从国家建立湿地保护系统以来,新的湿地生态保护模式逐渐建立起来。以陕西为例,新近陕西获批的8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分别是商州区丹江源国家湿地公园、西乡牧马河国家湿地公园、大荔朝邑国家湿地公园、千层河国家湿地公园、扶风七星河国家湿地公园、合阳徐水河国家湿地公园、岐山落星湾国家湿地公园、眉县龙源国家湿地公园。这八个湿地公园都践行着相同的开发理念:因地制宜,生态布局。
     
      目前,汉中先后建成湿地自然保护区2处(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汉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划建国家湿地公园2处(陕西宁强汉水源国家湿地公园、陕西西乡牧马河国家湿地公园),实施湑水河湿地洋县段、廻龙滩草甸湿地保护小区等湿地保护恢复工程2处。又以千层河国家湿地公园为例,景区累计投入超3000余万元,建成旅游专线公路、环保车道、生态游览步道等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形成了交通畅通、线路循环、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的基本格局,是一个既保持自然生态原貌,又独具园林特色,融山、水、林及民俗文化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总结千层河国家湿地公园和汉中市湿地治理的理念,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用新的生态保护模式去开发湿地,如果践行得当,我们的忧虑也就变得没有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