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水兴边城 大美白河

27.10.2015  09:40
          白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大巴山北麓,汉江南岸,东南北三面与湖北省接壤,十天高速路穿境而过。全县总面积1455平方公里,辖11个镇113个村,总人口20.2万人,有耕地面积29.5万亩。县境内山大沟深,自然灾害频发,属全国重点贫困县之一。
     
          “十二五”期间,白河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发展水利事业摆在了兴业立县的突出位置来抓。县水利部门把握发展机遇,立足高起点,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确立以建设民生水利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坚持水利开发利用并重,把解决群众饮水安全和防洪保安当成急事和难事,狠抓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城镇农村人畜供水、防汛抗旱、水利综合执法等各项工作,形成了强有力的发展态势,谱写了“十二五”水利建设发展的辉煌篇章。
     
          生态治理惠民生。白河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江水源地,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生态立县和生态经济强县”发展战略,将水土保持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水土保持政府目标责任制,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水土保持部门组织、多部门联动、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的水土流失防治机制。经过多年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禁垦坡度以上的坡耕地全部采取水土措施,陡坡开荒得到全面禁止,坡耕地治理度达87%,林草保持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的82%,治理度80%以上的小流域面积占县域应治理小流域总面积的50%以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81%,土壤侵蚀量减少40%。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目前,被国家水利部命名为2014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综合治理工程。
     
          “小水”建设结硕果。从2011年起,白河县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三年来共完成“小农水”建设资金4790万元,其中争取中央财政2400万元,省补1850万元,县上配套540万元。新建堰坝31座、塘坝13座、水窖1180口、恢复水窖800口、蓄水池30口、铺设管道110.8公里,U型渠道61.44公里、渠系建筑561处。建成了红石河旅游观光区;构朳河、麻虎沟循环农业生产区;天宝、中营、宽坪村农业示范园的水系配套工程,实现了路相通、水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目标,使全县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农饮工程破难题。白河县针对水源短缺、水质不稳、饮水基础落后的现状,为从根本上解决群众靠天吃水的矛盾,白河县始终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作为全县重点民生工程之一,加快解决农村群众安全饮水问题。近年来,累计投资8900余万元,完成集镇饮水建设19处,村级集中饮水239处,解决了19.8万群众饮水困难,组建镇村群众供水协会组织24个,农村安全饮水覆盖率达到89%,实现了最初的安全饮水建设目标。
     
          防洪工程筑屏障。素有“小汉口”美誉的白河县城河街片区,因长期受汉江水患的威胁,3000余户1.5万人居住环境破乱不堪,交通不便,居民苦不堪言。2011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启动该处防洪工程建设,经过几年的奋力实施,截至今年7月,已完成治理河段4000米,工程累计完成投资约3.8亿元,完成总工程量的88%,预计年内可以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中小河流治理根治山洪灾害,白河是典型山区县,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暴雨山洪频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时刻面临危险,怎样根治山洪水患,能让群众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河道治理是唯一的途径。从2012年开始,该县累计投入资金9000余万元,完成城关镇、茅坪镇、西营镇、仓上镇等8个镇4个中小河流防洪工程项目21个保护区。建设总长度8.6公里,保护人口4.5万人,保护耕地6000余亩。建成的中小河流防洪工程经受住了几个汛期山洪暴雨袭击的考验,为群众筑起了坚固的防洪屏障。
     
          汉水悠悠歌盛世,秦楚边城兴伟业。偎依于汉江之畔的边城白河,因水而兴,以水为美。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途中,白河水利人秉承“三苦精神”,不断书写着兴水、治水、护水的生态发展新篇章,为建设美丽富裕新白河奠定了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