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照金红色教育的三层递进

23.03.2015  11:15
            《陕西日报》2015年3月22日(记者 栗波 通讯员 许西华)题:照金红色教育的三层递进
              历史的启迪永在,精神的价值长存。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红色革命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照金,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此前,每年到照金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人数仅十余万人次,而且教育形式以革命遗址观瞻为主,较为单调。随着陕甘边革命英雄纪念碑、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1933广场等纪念设施的新建、扩建,以及教育形式的多样化、生活化、体验化,照金的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教育等实现了“递进式”发展。2014年,照金的爱国主义教育规模达到100万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照金的爱国主义教育,充分与红色旅游、产业培育、民生改善相融合,积极打造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旅游基地、红色统筹城乡基地等三大基地,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意义。
从传统教育到综合教育的递进

近年来,通过对照金革命历史的再研究、再挖掘、再梳理,进一步丰富了照金的革命精神、革命传承和新时期的教育内容。同时,加大力度保护薛家寨、陈家坡、红军洞等革命遗址,加大力度建设纪念设施、培训设施,为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提供更多的载体、更鲜活的时代价值。
            总面积6000多平方米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是照金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场所。全馆共分两层,一层主展厅通过墙体展示、展柜展示与数字多媒体展示相结合的手段,立体展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从初创到巩固、发展的光辉历程;二层由陕甘边革命英雄纪念展区、红色照金主题画展区等组成。与传统的纪念馆相比,照金纪念馆融合了历史的真实性、展示方式的艺术性、适度的科技性和参观空间的舒适性,有效提升了爱国教育的鲜活性。2013年以来,照金纪念馆单日最高接待量达3万人次。
            除了传统的遗址观瞻、纪念馆参观学习外,照金干部教育基地已逐步形成了“课堂教学+现场体验+重走红军路互动教学”的教育培训体系,坚持以照金革命史和照金苏区旧址为重点,打造党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模块,坚持以照金统筹城乡经验为重点,打造基本国情教育模块。
            目前,照金已经成为陕西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综合教育基地、陕西省行政学院照金干部学院。2014年,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100多个班次,先后承接了国家行政学院第28期厅局级培训班、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国情研修班(香港、澳门研修班)等班次的培训工作。
            今后,照金将充分挖掘和运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苏区的红色资源,努力把照金打造成立足铜川、辐射陕西、面向全国的红色教育基地。

从红色旅游到综合旅游的递进

            为了使照金的红色旅游更具学习性、故事性、参与性,铜川市充分利用照金的红色资源、人文资源、生态资源,积极建设以红色旅游为核心、其他旅游形态为支撑的旅游基地,“溪山行旅,红色照金”的旅游形象和品牌深入人心。
            2013年4月28日,由陕西省铜川市发起,甘肃省庆阳市,陕西省咸阳市、渭南市、铜川市组成的“陕甘边红色旅游联盟”正式启动,对推进四市红色旅游乃至陕西、甘肃旅游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照金还积极尝试推进户外徒步、团队拓展、红色婚礼、写生创作等特色旅游的发展,逐步实现了从单一景点向规模化旅游带、旅游景区的转变。而且,照金还陆续组织开展亲子踏青游、照金牧场集体婚礼、千人定向赛、青年音乐节等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让青少年在更加丰富的旅游活动中感受红色情怀。尤其是2015年1月照金国际滑雪场的开放,进一步解决了照金冬季旅游的淡季问题,作为陕西规模最大的滑雪场,照金国际滑雪场已成为陕西冬季冰雪运动的重要基地。
            有关专家认为,照金位于延安与西安旅游带之间,照金红色旅游基地的建设,有助于将延安、西安的红色旅游资源串珠成线,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从浅层感染到深度感染的递进

            真正的力量,深埋在这片丰盈的热土中,蕴藏在老区群众的内心中。
            “看遗址、听党史”的教育方式往往存在深度不够、影响力不佳的现实难题。而老区群众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敢于改变、勇于创新的精神,正好成了活生生的“教材”。
            在干部教育培训过程中,很多干部喜欢到普通群众的家中走访,感受他们的新生活、新观念、新风貌;很多游客喜欢和走上不同岗位的当地群众聊聊家常、谈谈生活。             因此,在照金红色城乡统筹的基地建设中,非常重视对当地群众的引导、教育、培训工作。2014年10月,照金成为陕西首个“省级统筹城乡就业创业示范基地”。目前,该基地已累计投入就业资金2200万元,解决镇区和沿线村镇1960余人就业,165人创业,培训规模达1590人。             同时,老区群众组建的锣鼓队、秧歌队、广场舞、自乐班等,既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也展现了老区群众生活的风尚。
            2014年,照金还举办了“最美照金·寻找身边的感动”——2014照金最美人物评选活动,意在倡导和鼓励老区文明新风尚、新典范。在活动中涌现出的爱岗敬业、助人为乐、热心公共事业、邻里关系和睦、家庭关系和谐的人物典型,充分体现了照金群众由“外”到“内”的转变。             老区群众一张张真诚、淳朴的笑脸,将让更多游客感受生活的美好、自信的力量。
红色转型的深层探索

从80多年前激烈的枪炮声,到今天老区群众乔迁新居的鞭炮声;从80多年前的分田分地,到今天照金村集团的发展壮大;从80多年前的图生存、求解放,到今天的新工作、新生活、新观念;从80年多前的偏居一隅,到今天的旅游兴盛……照金革命老区以及自强不息的老区人民,正秉承着“红色即民生”的发展理念,绘就一幅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与民生改善协同共进的美丽画卷。
            照金革命老区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正朝着“红色文化鲜明、教育功能突出、生态环境友好、特色产业聚集、城乡统筹发展、百姓富足安康”的新型革命老区快速迈进。
            第一,红色教育应坚持系统化发展 革命老区大多地处偏远,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生态资源较为丰厚,人文民俗资源特色鲜明。在推进老区转型、发展红色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在加大红色遗迹保护、利用的基础上,系统思考、综合谋划、因地制宜,深入挖掘、继承和弘扬革命老区的精神价值,并转化为涉及到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综合工程有序推进,让红色基因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
            第二,红色教育应坚持新型化发展 红色教育的形式,应该逐步走出“看遗址、讲党史、听党课”的常规形态,应该与红色旅游、产业培育、群众致富等有机融合。通过相关设施、特色景观的建设、提升,为红色教育提供载体和平台;通过红色资源、人文资源、生态资源的整合开发,为红色教育提供更为多样的教育形态;通过民生改善、百姓生活变迁、观念进步等,为红色教育提供更加生活化的感染力。
            第三,红色教育应坚持持续化发展 通过红色教育的发展,为革命老区的发展提供持续动力;设立生态红线,让过去的“穷山恶水”变成今天的“青山绿水”;不断激发出群众社会经济活动的内力和热情,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避免红色教育的短期性,通过旅游、文化、生态的产业联动,实现长期发展、可续发展。
            总之,这是一个转型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转型发展的真谛,在于解放思想,在于创新突破,在于系统思考。而革命老区的转型发展,不是复制传统农村,而是离土不离乡;不是简单地解决就业,而是提供系统的制度保障;不是短期效益,而是长远效应。
            曾经的荣耀,是一种“包袱”,更是一种资源。
            曾经的光环,是一种“惰性”,更是一种动力。
            在红色精神的激励下,革命老区的发展,将绽放新的荣光!

(信息采集:刁巧燕)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
仰韶考古首次发现笄形骨器 或与早期纺织手工业有关
  中新社西安11月1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1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