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百里画廊看眉县

14.07.2015  10:01
          很多人都知道眉县有座太白山,却很少有人知道,眉县还有条绵延数十公里的渭河景观长廊。走进渭河堤岸眉县段,碧波荡漾的水面倒映蓝天,彩虹桥边游人驻足留影,成群的鸥鹭时起时落,槐树林公园里秋千上传来欢快的笑声,乒乓球台边鼓掌加油声不绝于耳,摩天轮、过山车、蹦极,矗立在渭河岸边……昔日的荒草滩,已华丽转身成为眉县旅游新名片。
     
          日前,省长娄勤俭在眉县冒雨检查渭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时,对眉县结合渭河整治打造霸渭关中文化生态旅游园区的做法予以肯定,要求在建好千里安澜长堤的同时,统筹规划沿线旅游景区建设,特别要找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挖掘当地历史典故、人文景观的深刻内涵,打造诗情画意、风景秀美的千里景观长廊。
     
          近年来,眉县按照省、市统一部署要求,坚持把渭河综合治理作为“打造安澜渭河,建设美丽家园”的惠民工程,以打造“水利工程示范亮点、经济发展的安全屏障、旅游观光的景观长廊”为目标,积极实施“防洪保安、河道清障、生态景观、污水防治、产业跟进”五大工程。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11.81亿元,渭河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先后荣获全省渭河治理先进集体和全市渭河综合治理先进县。
       
治理水患 稳固“水利防线”
     
          渭河治理,首先就是要筑堤修路、架通桥梁,稳固渭河防洪“水利防线”。按照“堤路结合”思路,通过堤防加宽加固、硬化堤顶道路、新建交通桥等方式,实现“常遇洪水不成灾、设防洪水保安全、超标洪水有对策”的安澜渭河和便捷畅通的沿渭交通圈。按照50年一遇防洪标准,建设堤防50.76公里。架设渭河北岸魏家堡电站退水渠1号桥、魏家堡电站引水渠2号桥、霸王河入渭口交通桥等7座交通桥,全部贯通。硬化南岸北兴段、干沟河至霸王河段、马家镇段等堤顶道路48.55公里,修建观景平台92处。
     
清障疏浚 恢复“生态防线”
     
          在整治工作中,眉县县委、县政府在渭河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彻底清理和拆除渭河沿线南北两岸1公里范围内的“五堆”、“四废”,对渭河沿线墙体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进行粉饰美化;按照渭河综合治理标准对渭河堤顶路、沿线公路、村庄、坡面及河床内滩涂进行生态绿化。同时,全面巩固提升渭河采砂专项整治工作成效,重点加强砂石场标准化管理,严厉打击违法采砂、违法占地、路面抛洒等行为,规范采砂管理秩序。
     
百里画廊 建设“景观防线”
     
          自3月19日市政府在眉县启动全市渭河百里画廊建设工程以来,眉县作为百里画廊重点的节点地,抢抓机遇,按照“规划引领、生态为先、产业跟进”的思路,深度挖掘整合生态、文化、旅游等资源,目前已新建成了钓鱼岛、宝深生态逸乐园、渔樵人家等渔家乐5处。
     
          同时,眉县依托渭河综合治理成果,结合眉县龙源国家湿地公园、霸渭文化生态区建设,规划建成渭河湿地公园、槐树林水文化主题公园、渔夫码头、蒹葭台、常兴滨河景观园等5个主题公园。挖掘水文化,推进生态景观建设,通过修建亲水平台、木栈道以及种植水生植物等方式,着力改善恢复河床生态环境,成功打造了渭河沿线休闲旅游产业集群。
     
监控治污 严控“环保防线”
     
          以实施渭河综合整治和省、市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为契机,眉县积极开展生态监控、生态恢复、截污治污等工作,严格规范入河排污口审批,加强对砂石场和沿河企业排污监控,确保渭河排污“双下降”,实现稳定达标。在沿渭村组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减少沿渭农村污水排放和垃圾处理,降低渭河水质污染。
     
产业跟进 打造“经济防线”
     
          建设中,眉县在渭河沿线将园区建设与突破旅游发展紧密结合,布局建设的国家级(眉县)猕猴桃交易中心、霸渭文化生态区、滨河文化产业新区、科技工业园和常兴纺织工业园等5个园区的建成投用,为渭河生态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国家级猕猴桃交易中心吸引了诸多客商,使猕猴桃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渭河南岸砖机产业园、滨河新区、霸王河工业园、西部兰花园等一个个园区,形成了完备的农业、工业、旅游业三大产业体系,成为眉县未来发展的核心区域,促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