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西安邮电大学用抗战精神激励“新时代”的青春

06.09.2015  10:30
            《陕西日报》2015年9月2日(记者  刘曌琼)题:用抗战精神激励“新时代”的青春

            现在高校的大部分学生都是90后,从小生活在一个和平美好的时代,安逸的生活让大家很难感受到生存的压力。“我觉得抗战的教育意义就在于让我们牢记老一辈的革命奋斗历史,以史为鉴。在现实学习生活中,明辨对错,更加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奋发图强。”杨孟鑫说。
            “抗战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昨日,一场生动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专题讲座在西安邮电大学礼堂内举行。作为此次讲座的主讲人,西安邮电大学袁武振教授正在声情并茂地为在场300余名学生讲述陕西抗战史。
            将一场题为“陕西军民对抗战的重要贡献”的讲座作为开学的第一课,来开始新学期的学习与生活,与往年的确略有不同。尽管袁教授所讲述的是70年前的抗日战争,但台下的每一位学生都听得非常认真,这些90后学生们时而点头、时而悲愤、时而微笑、时而思索、时而记录,似乎他们也曾经历过那场惨烈的战争,能够切身感受到战争带来的痛苦。这一刻,让我们确信,中华民族那段悲壮辉煌的抗争史早已成为中国人的共同记忆,抗战的精神也早已融入了中国人的血液。
            “小时候家里的老人总给我讲抗战英雄的故事,小时候是当故事听,长大了真正了解这些历史后,才明白那些故事的惨烈与英雄的无畏,我深深地敬佩他们、感谢他们”西安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的研究生盛维充告诉记者。当袁教授讲到孙蔚如等陕军与日军殊死战斗、伤亡惨重时,泪水在盛维充的眼中打转,他低下了头,沉默不语。
            抗日战争时期,陕西军民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生产、参军、支前,坚守黄河千里防线,进行反空袭斗争,保卫家乡,保卫大西北,以巨大的爱国热情和牺牲精神,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讲座中,大屏幕上播放的一段段文字、一张张图片向学生展示了一个个发生在三秦大地之上的抗日往事。学生们通过这次讲座全面深入了解了陕西的抗战史,记住了那些有名和无名的英雄、记住了大小的战斗、记住了斗争的故事。
            “我觉得这样的讲座对我们大学生来说很有意义,也是充满正能量的”大四学生杨孟鑫说。杨孟鑫是个标准的90后,她不仅是一名党员,还担任着西安邮电大学党员工作站联席委员会主席。杨孟鑫认为青年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担当,学习党史抗战史尤为重要,她说:“今天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讲座让我感触很深。现在高校的大部分学生都是90后,我们从小生活在一个和平美好的时代,安逸的生活使我们很难感受到生存的压力。我觉得抗战教育意义在于让我们牢记老一辈的革命奋斗历史,以史为鉴。在现实学习生活中,明辨对错,更加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奋发图强。”
            主讲人袁武振教授也是西安邮电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他告诉记者:“学校进行这样的第一课讲座,首先是对学生进行抗战史的教育和普及,通过普及让大家缅怀先烈、感恩先烈;其次是希望对抗战精神进行传承和弘扬;第三就是引导学生珍爱、珍惜目前的生活,用抗战精神激励我们做好本职工作,这是我们学校组织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的出发点。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弘扬抗战精神,既是国家的大事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作为青年人集中的地方应该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传承历史、继承传统。” (信息采集:徐绒绒)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