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还渭河一段现代传奇

13.05.2015  11:38
          “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千百年来,渭河以一种静水流深的大河姿态,滋润着关中大地,支撑着西周的丰镐两京成为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座城市,支撑着唐长安成为世界史上一座著名的国际化大都市,也支撑着今天的关中城市群的迅速崛起。
     
          过度的消耗,曾经让这条关中的母亲河成为人人避而远之的关中“下水道”。陕西三年铁腕治渭,终于换回一河清波,鱼虾重现,渭河重新还原一条河流的本来面貌。这是一段艰难的旅程,从过度索取到共生共荣,河流与城市的关系被重新梳理和认知。现代工业社会中,河流不仅仅只是从管道里流出的供人们生存、生产的水源,还应是文明的传承之线,串起人类前进的脚步。而最能体现这一作用的,莫过于融入城市文明的城中河。
     
          能拥有一条穿城而过的河流,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是一种得天独厚的幸运。伦敦与泰晤士河,巴黎与塞纳河,维也纳与多瑙河,布拉格与伏尔塔瓦河……那些世界著名的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也曾经与自己的城中河经历过从疏离、漠视到共生、共荣的转折之路,最终成为城市与河流浑然一体的世界典范。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石英表示:“渭河治理并不容易,陕西下大力气才取得了目前较好的治理效果。而城中河要实现生态与城市的融合、生态与人文的融合,还需要历史的积累和长时间的磨合,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随着渭河治理的不断推进,渭河两岸的生态正在逐渐恢复,我们现在的治理工程就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得益于陕西三年治渭的铁腕行动,跨越千年历史,渭河从只有四岁的西咸新区核心区域蜿蜒而过,开启了“城中河”的美好时代,不仅使西咸新区成为一个可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的诗意栖居地,更拓展了城市的发展空间,成为新区发展不可估量的软环境。生态与人文的融合也是生态与人的融合。能否在城市的快速发展中,留住渭河一河清波,留下一段河流与城市的传奇,还在考验着人们的理性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