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逃避执行成“老赖” 信用“污点”难消除

21.12.2015  09:45
        “我们欠的11万都还了,为啥在网上还能查到我们公司的名字!”近日,三原某公司负责人李某急匆匆来到阎良法院执行一庭,焦急地问道。办案法官也是一头雾水:法院已将该公司从全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中取掉了,网上怎么还能看到? 

        事情还得从两年前说起。2013年7月,三原某公司欠阎良某公司货款11万元,因三原公司未按期履行还款义务,阎良公司将其上诉至法院。后经阎良法院一审判决:三原某公司应支付阎良某公司11万元货款及利息。判决生效后,三原公司拒不履行,阎良公司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在执行中,阎良法院发现该公司名下无任何财产,而该公司负责人李某更是下落不明。该案似乎陷入了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负责人下落不明的境地。 

        2014年2月,由于三原某公司恶意逃避债务,拒不履行生效判决,阎良法院将该公司及负责人李某列入了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库。一旦上了这个“黑名单”,最高人民法院将会把他们的失信行为等情况纳入到信用报告中,并向政府相关部门、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及行业协会、征信机构等有关单位提供。老赖将很难从银行金融机构申请到贷款,而且个人将无法办理、使用信用卡,无法乘坐飞机、高铁等等。 

        今年国庆节,李某买机票外出旅游,但被航空公司告知无法订票,这才发现他本人连同公司一起被列入了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库。当得知最高人民法院严惩失信被执行人,公布“失信者黑名单”后,他的内心特别忐忑:老板和公司都上了“黑名单”,以后还怎么做生意?迫于压力,10月19日上午,李某将11万元的案款交到了阎良法院,并恳求执行法官,将他与公司的名字从被执行人信息库中删除。随后,阎良法院及时将李某和该公司名字从黑名单中予以删除。 

        近日,李某急匆匆来到阎良法院执行一庭问办案法官:“我们欠的11万元一周前就还清了,为啥还能在网上查到我们公司的名字?!”原来李某所称的“网上还能看到他名字”是指某新闻网站在对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进行宣传报道时,出现了李某和他公司的名字。随后,法官对李某进行了解释:“你所看到的只是网络媒体的新闻报道,你公司和你已经不在我们的‘黑名单’中了,以后你公司正常经营、你个人乘坐飞机等都不受影响。”李某又提到:“虽然不受影响,但这种事出现在网上,总是个污点啊!我还是希望法院能将它去掉!”“现在你在网上看到的是曾经的新闻宣传报道。举个例子,如果该报道是在报纸上,报纸都卖出去了,你让我们法院怎么给你取消呢?”法官诚恳地解释道。 

        李某离开法院前无奈地说:“我也能理解,个人未按期还信用卡贷款、房贷都会影响信用,留下信用‘污点’,以后可得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