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陕西 服务行业:西财培养应用创新人才显成效

20.03.2017  12:06
            在65年的办学历程中,西安财经学院秉承“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精神和“博学、明理、立诚、济世”校训,坚持立足陕西、服务行业的育人宗旨,为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13万余万名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形成了“立足陕西、服务行业、厚德强能,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

西安财经学院长安校区
立足陕西  服务行业
              西安财经学院几经合并、调整,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中专到大专,从本科教育到研究生教育,走过了一条艰苦创业、勤俭办学的道路,铸筑了“立足陕西、服务行业”的优良办学传统。             该院自初创至20世纪70年代末,为中专和专科教育时期。在这个时期,主要是为商贸、财税、统计等行业和企业经营管理一线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强调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的实用性,注重对学生应用性专业技能的培养。

原西安商业学校毕业生

原陕西财政专科学校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迎来了第一个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建设高潮,对各级经济管理人员的需求量陡然增加。为了解决经济发展形势与商业、财税人员状况不相适应的矛盾,该院的两支支脉——西北贸易学校(1984年升格为陕西商业专科学校)和陕西财政学校(1986年升格为陕西财政专科学校)分别于1952年和1960年诞生。当时的第一商业部明确指示:西北贸易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为陕、甘、宁、青、新和山西、河南等省区培养中等商业干部。学校确立了“立足陕西、面向商业、服务基层,培养应用型人才”办学定位,首届698名毕业生分配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50人,青海省76人,宁夏回族自治区40名,甘肃省102名,陕西省141名,西北大行政区129人。陕西财政学校是陕西省第一所以培养财政、会计、税务专业人才为主的专科学校,为全省财政、税务、银行等部门培养了一大批熟悉财政经济理论,精通财税业务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为了培养大批国家急需的统计专业人才,该院的另一支脉——国家统计局西安统计学校(1984年升格为西安统计学院)于1954年成立,培养目标是为专区、市、县级统计机构培养中等统计专业人才,规模定为1640人。1978年,为解决陕西经济建设专业人才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该院的第4支支脉——西安基础大学(后更名为陕西工商学院,1996年与陕西商业专科学校、陕西财政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陕西经贸学院)宣告成立,并于1981年开始招收本科专业学生。学校开办了机械类、无线电类、土木建筑类、财经类等专业,主要为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企业技术员、经济管理骨干,学生规模为1600人。

原陕西工商学院
            几十年来,该院始终坚持立足陕西、面向行业、服务基层,长期致力于地方、行业人才培养和培训教育,通过统招、定向、委培招生、举办各种培训班,为地方经济、行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原陕西商业学校为西北五省(区)培养商贸、财会专业人才6350名,在商洛、安康等边远地区开辟培训基地,为陕南、陕北地、县、区培训商业统计、会计人员共1233名,帮助商洛地区搭建起调查统计和群众核算网。原西安统计学院为国家和西部地区培养各种层次的统计人才6423名,满足了统计部门和各行业对统计人才的需求;举办各类统计干部培训班60余期,培训国家统计局、各省、市统计局的处级干部和地区统计局局级干部、全国各省、市农产量抽样调查业务骨干1000多人;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定向培养少数民族统计本科专业人才40人。原陕西财政专科学校为陕西省各级财政部门培养财税专门人才4000多人;为陕西省财政系统培训业务骨17000多人。1978-1988年,西安基础大学为陕西省各级商业、司法、财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培养培养专科生5293人,并与陕西省6个地(市)、20多个厂矿企业签订了定向招生合同,共定向招收学生1400多人,为人才通往边远山区、农村、三线厂矿开辟了道路,为改变边远地区人才奇缺,学生“招不来、分不去、留不住”的状况找到了一条解决问题的途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陕西日报》连续刊登了10篇介绍该院办学经验的文章。

原陕西经贸学院与西安统计学院
            20世纪80年代初至20世纪末,该院步入实施和发展本科教育时期,人才培养目标逐步转向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该院紧密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修订人才培养目标,对已有的专业和课程体系进行结构性改革,加大理论性、综合性课程设置比重,增加基础条件好、社会适应面广的专业设置,重视和发展科学研究,注重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为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应用型本科人才。

2001年西安财经学院成立大会
            2001年,随着部属院校下放和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原陕西经贸学院和西安统计学院合并组建为西安财经学院,掀开了该院发展的新篇章,进入了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的时期,该院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声誉日益提高。合校以来,该院继续坚持立足陕西,服务行业办学定位,紧紧围绕“地方性”和“应用型”两个办学基准点,确定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应用经济学、统计学等学科特色优势,积极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该院以服务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每年在陕西招收的本科生稳定在招生总量的70%以上,培养的学生也主要在陕西就业,近五年经济管理类毕业生在陕西就业比例平均达70%。根据毕业生跟踪调查,陕西省金融、财政、税务、统计系统四分之一的业务骨干均毕业于该院,光大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长安银行、西安银行等商业银行在陕分支机构三分之一的一线业务骨干均毕业于该院。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注重培养学生的诚信品德

            该院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财经专业特点开展诚信教育,构建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硬件建设与文化氛围营造相结合、有形与无形相结合、传统与现实相结合的诚信教育体系,培养具有诚信品格的高素质财经人才。             ——构建完备的诚信教育内容体系。 一是职业道德教育。开展诚实守信、遵守规则、爱岗敬业教育,使学生明确公平、公正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是做好经济管理工作的最基本职业道德,是个人发展进步的基石。二是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在行动上实现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意志力抵制不诚信行为。三是严谨为学教育。重点在作业、毕业论文、实习报告和考试等学术领域教育大学生严格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使学生明白只有严谨诚实、兢兢业业、谦逊好学,才能真正成就学业,在事业上有所作为。四是诚信立人教育。通过确立诚信立人的意识、把诚信作为做人的准则和遵纪守法教育,要求学生在待人接物中讲求信用、信守承诺、言行一致。在申请特困生补助、贷款和缴纳学费、就业等关键时候,教育学生更要诚实守信。五是合作精神养成教育。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集体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益处并提高他们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大学生与人共事时团结协作的主动性,塑造良好的个性人格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构建完善的诚信教育实施体系。 一是以课程教育为主渠道的主体教育。该院紧密结合财经职业道德培养,在思想政治理论、哲学社会科学等人文社科类课程中,充分体现诚信教育的内容。在专业课中将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紧密结合,将职业道德教育的原则和规范融入专业课程中(《伦理学与经济学》《职业道德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律》《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会计诚信学》《会计诚信案例》《会计诚信缺失案例》《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伦理》《企业伦理与职业道德》),并从教学大纲、课程安排、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予以贯彻落实,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境界。             二是结合学生专业和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有针对性地进行诚信专题教育。商学院在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开展“不做假账”诚信教育,营造以诚信为核心的会计文化氛围,结合实际案例正面、反面加深学生对会计诚信认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虚假会计信息的危害,真正理解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统计学院结合信息采集、数据统计、抽样调查、行业普查等专业教学,开展“不出假数”诚信教育,让学生树立不出假数、真实可信、准确完整的统计理念。经济学院金融专业侧重于金融产品投放和收回方面的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学生毕业后在金融机构工作要做到吸收存款不欺诈,发放贷款不盲目,与企业实际需求相匹配。同时重点加强风险意识教育,开设如金融风险管理的类似课程,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金融风险定义、分类及如何规避风险、减少损失,树立和强化金融风险意识。

“以诚取信,以信取胜”诚信知识竞赛
            三是以多种活动为载体的校园文化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诚信教育元素,营造浓浓的诚信氛围,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各种学习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诚信意识和理念,让大学生自觉形成关于诚信的价值观,领悟诚信的精神和内涵,并将其内化为个人品质,以此完善学生的价值体系、理想信念,逐渐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最终达到育人的真正目的。
            有机融合自身办学传统,将校训中的诚信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该院将校训凝炼为“博学、明理、立诚、济世”。“博学  明理”讲的是做学问,既要知识渊博,又要明学理、明事理,有较强的量化分析能力。“立诚  济世”讲的是做人、做事,体现了特色鲜明的使命:经世济民,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诚实守信,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依托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学术、科技、艺术等文化活动,营造“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讲诚信者得益,不讲诚信者难行”的校园氛围。组织学生参加“呼唤诚信、明理诚信”调查问卷活动;开展“诚信大家谈”征文活动、“我身边的诚信故事”征集活动、“诚信伴我行”演讲比赛活动;通过邀请知名企业财务总监、知名人士进校举办讲座,讲做老实人、办老实事的道理;开展“诚信宣誓、万人签名”“诚信人生辩论赛”,评选“诚信之星”“诚信班级”等活动,寓诚信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诚信素质。
            ——构建完备的诚信教育监督评价体系。 该院设有校、院两级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小组,按照诚信教育工作计划要求,以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品格为重点,不断完善诚信教育监督评价体系。一是把诚信与师德建设相结合。制定《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西安财经学院师德规范》等文件,在学生评教指标和教师的各类评奖评优中增加诚信师德分值比重。健全学术道德规范,对论文著作写作、评审、立项、成果鉴定、评奖等等方面都作了具体规定,以良好的师德师风为广大学生树立示范作用。二是把诚信与学生思想品德考核相结合。该院制定了大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实施了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把诚信状况作为大学生思想品德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三是建立学生诚信档案,诚信档案如实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品行说明、学习成绩、信用记录、奖惩情况等,在学生毕业时,诚信档案随学生人事档案一并交给用人单位,从而将学生的信用记录延伸到社会。四是把诚信与学生的主观选择性发挥相结合。鼓励班级申请诚信考场,对申请诚信考场的班级在评选先进班集体时予以优先考虑。

以应用能力提高为核心 形成财经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品牌
 

            ——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该院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推动教师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聘请知名校友、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立项资助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每年开展学科竞赛、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竞赛、创新创业知识讲座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利用科研基地的开放为学生接受科研训练提供条件,提高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兴趣。 
  西安财经学院ERP沙盘模拟实践教学

西安财经学院工业工程与物流实验室  

            ——强化实验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该院设有经济类综合实验实训平台、管理类综合实验实训平台、创新创业类综合实训平台3个校级综合实验实训平台、32个专业实验室和28个基础课实验实训室。结合专业建设,建立了多个教学资源数据库,建成了工商管理实验教学平台、经济学实验教学平台、管理工程实验教学平台、统计学实验教学平台等学科综合性教学实验室,实现资源共享,构建了网络化、开放式、高仿真模拟实验教学环境。目前各专业普遍开设独立实验课平均2门以上,实验实训课时达到600学时左右。该院开设了证券投资分析、外贸单证实务、ERP实训、企业会计实务等92门独立实验实训课程,编写实验教学大纲282门。为培养动手能力强、实践水平高、就业创业能力强的高素质财经专业人才提供了保障。
            ——以社会调查为牵引,知行合一,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和实践能力。 该院将创新实践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统筹布局,协同推进,不断拓展丰富“第二课堂”。自2012年起,该院连续五年组织开展本科生双周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亲眼目睹、亲耳聆听”的方式获得第一手素材并撰写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描述城市、乡村、企业的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以及所思所想,体现出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并对有关问题提出建议。学校以社会调查为牵引,构建了“理论课堂——实验实训中心——科研基地——现场实践”四位一体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环节。建设社会调查课程群(涵盖抽样调查、经济普查、人口普查等理论课),设计社会调查模拟实训模块(包括观察、面访、网络、CATI等调查方法)、社会调查科研协同模块(调查选题、调查提纲、调查报告)、社会调查现场实践模块(实践教学周教学计划),形成了一套以“厚基础、强技能、重现场”为核心的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并建立课题立项制度,鼓励学生们结合企业项目、教师课题,提高调查质量,将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融入实践开展的全过程。
西安财经学院统计学院“关于国家农业补贴政策实施现状的调研”社会实践队            
            双周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五年来,参加社会实践周活动的学生从7000人增加到15000余人,占本科生的75%,完成合格调查报告452篇,评选出优秀调查报告170篇。社会调查项目涉及农村经济发展、土地流转、农民工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生活状况、乡村教育与医疗保障等民生问题,有些项目连续几年来对同一问题连续跟踪调查,形成了完整系统的数据资料积累。该院管理学院15名学生分工协作,精心设计问卷调查,对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贾村镇15个村庄的留守女童进行了实地调查,撰写出优秀调查报告。该院文学院10名学生在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开展了以茶产业调研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围绕“西乡茶产业存在的困境与对策”“陕西茶产业品牌化路径”“发展茶产业与精准扶贫的关系”等方面,采取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探讨交流、座谈汇报等形式,与当地领导、茶企员工、种茶农户、采茶工等促膝相谈,走进农家体验生活,了解情况、答疑解惑、调查研究、汇总统计,并结合现状、政策等实情提出建议、意见,返校后形成2万多字的调研报告反馈给当地政府,助力山区发展。调查活动引起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西安商报》、加拿大社区网、中国广播网、中国茶网、人民网、陕西教育网、西部网、东方网等10多家媒体予以报道。 (责任编辑:张亦弛      审核:刁巧燕)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
仰韶考古首次发现笄形骨器 或与早期纺织手工业有关
  中新社西安11月1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1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