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创新驱动共同体:精准“滴灌” “硕果”盈枝

21.03.2022  10:01

  “原不仅为我们匹配到了大量上下游资源,还在人才和技术储备上给公司提供了极大的帮助。”3月15日,在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协同创新港,西安某科技公司总经理陆晓峰感慨地说。疫情防控期间,尽管受到了一定影响,但陆晓峰和同事们依旧全身心投入工作,确保公司正常运转。

  陆晓峰曾先后供职于中兴和华为,退休以后创办公司,致力于研发传感器芯片及控制器。赶上秦创原的“东风”,投入运营一年多,该公司已累计申请23项知识产权,并和中航电测等机构和企业开展合作。他说:“有秦创原的支持,我们树立了更大目标——力争2027年进军科创板。

  作为陕西省创新驱动共同体在孵企业,该公司的迅速成长正是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催生的众多科创企业的缩影。

  陕西省创新驱动共同体(以下简称“创共体”)是由省科学技术协会和西咸新区沣东新城联合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30余所省内外高校共同发起成立的新型科技社团联盟,也是沟通科研院所、科技人才和科创企业,统筹各类科创资源,推动科研、应用、市场协调发展的公益性创新创业平台。

  针对陕西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痛点堵点问题,创共体通过精准“滴灌”服务,成为科创产业高效运转的“加速器”。

  “我们把初创企业分为‘苗圃期’‘孵化期’‘加速期’,根据不同阶段企业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定制化的服务,让科学家专注于科研,我们匹配政策、落实资金,帮他们做创业规划,为企业长远发展铺路。”省科技厅副厅长、陕西省创新驱动共同体创始人韩开兴说。

  据介绍,为了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创共体在多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创共体提出了科技成果转化早期风险承担的培育模式。“初创企业风险大、‘死亡率’高,社会资本对种子期项目投资积极性不高。”韩开兴说,针对这个问题,创共体通过设立早期支持资金,有效解决了科技工作者个人不敢投,商业性基金不愿投的困境,吸引并鼓励科技工作者勇敢迈出成果转化第一步。不仅如此,创共体构建了“理事会+(专委会+孵化器+基金)”的组织架构,形成了“以科技工作者为主体、创新为基、转化为要、市场驱动、资本拉动”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构建起了从研发到孵化,再到产业化的创新系统,成立了23个专业技术委员会,为科技成果“号脉”把关,让项目转化少走弯路。

  韩开兴告诉记者,对于陕西省23条重点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创共体着眼于强链、补链、延链科创项目,孵化、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对于前沿科研领域,创共体有目的地组织一批原创科研核心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

  精准“滴灌”换来“硕果”盈枝。截至目前,创共体累计落地转化的114个项目,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9个项目已进入产业化阶段。

  3月15日下午,省科技厅、沣东新城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以及创共体相关负责人走进协同创新港,共同商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新举措。“下一步,我们将培育一批特色产业集群,用3至5年的时间,培育一批高科技上市公司,助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韩开兴说。(记者 刘印)

编辑: 石彬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