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十二五”文物保护成果图片展开幕

14.06.2015  11:49

  中新网陕西新闻6月13日电 (李思默)6月13日,中国将迎来第十个文化遗产日。“十二五”期间,陕西省不断加大对文物保护的投入,共新增博物馆63座,实施科技保护项目183项。

  陕西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物点密度大、数量多、等级高,是“天然历史博物馆”。黄帝陵、兵马俑、延安宝塔、秦岭、华山等都是中华地理的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

  开幕式现场,考古发现彰显陕西魅力、馆藏文物展现多彩历史、丝路申遗助推“一带一路”等七个主题分别以图片的形式对陕西省“十二五”期间文物保护成果进行了展示。

  随着“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申遗成功,陕西拥有了9处世界文化遗产。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显示,陕西共有不可移动文物共49058处,其中古遗址23453处,古墓葬14367处,古建筑6702处,石窟寺及石刻1068处。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陕西的文物工作者完成配合大型建设项目考古调查85项、考古勘探项目1756项、考古发掘项目334项,发掘古墓葬5900余座、遗迹1000余处,出土各类文物18120件。

  陕西省文物局纪检组长刘永宁表示,文物保护不但是传承民族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工程,也是改善城乡环境、惠及民众生活的民生工程。

  据悉,围绕“中国文化遗产日”的主题,唐代壁画珍品展、“陕西考古陈列”定期向公众开放、剪纸民俗展演等活动将陆续在陕西省各地展开。(完)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