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洛供电公司:秦岭深山好电工

31.10.2014  12:32

导读: 黑龙口供电所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西北部的秦岭大山深处,在这里,有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名叫罗武圣。


  黑龙口供电所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西北部的秦岭大山深处,距商州城区90余里地。这里山大沟深,树木茂密。数千户群众分布在大山皱褶里。在这里,有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名叫罗武圣,他是商洛公司黑龙口供电所的一名普通农电员工,他今年43岁,面色黝黑,看上去,憨厚朴实。但为了群众用好电,他经年久月,不辞劳苦地奔走在秦岭大山里,为乡亲们搞好用电服务。他没有华丽的外表,却有着诚实厚道,乐于奉献的品质。十六年来,他默默无闻,扎根大山,执著地坚守着自己所从事的农电事业。他其貌不扬,但在所管理的方圆几十里地的沟沟岔岔,由于他工作认真、负责、细心、手脚勤快,没有发生过一起不安全用电事故,也从未出现过群众投诉,他也赢得了群众好的口碑。


  2014年10月21日下午,走进深秋的秦岭大山里,道路崎岖,树叶泛黄,夕阳夕照下,满山架岭,一片金色,一簇簇点缀其间的火红枫叶,在夕阳照射下,煞是好看。在农家的屋檐下,串串火红辣椒,码起的玉米棒子,还有一旁柿子树上,挂满枝头的火红柿子,让人感受到了秦岭深山秋日的丰收景象。就在这个秋景如画的大山里,罗武圣他负责包片管理着4个村子,22个村民小组,6个综合变台区,768户群众用户,由于山路崎岖,群众居住分散,抄一趟来回就得跑60余公里的路程。

在铁炉子村用户王生详家门口,头戴安全帽的罗武圣,左肩跨着印有“电力便民服务队”的帆布工具挎包,右肩搭着脚扣与安全带,刚给村民王双治收拾电从杆子上下来,又要给王生详家收拾拉线开关。

第一次见到罗武圣,只见他安全帽下“国”字型的脸颊上还留有汗迹,没来得及擦掉。他对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腼腆、朴实,与生人说起话来脸蛋就泛红。他略带客家方言的口语,说起话来,显得口语笨重,但却让人感觉到了他的朴实与对工作的执著。当天,村民王双治打水泥院子,帮忙的邻居叫了一大堆,大家正准备用震动板震动摊好的水泥时,却发现电源缺一相电,震动板不能启动。时间长了,水泥凝固,再振动质量就不好了。接到电话,罗武圣二话没说,骑起摩托车一溜烟地赶来,经仔细排查,原来是电杆上,电表进线的一个穿刺线夹出现氧化故障,形成线路虚接不过电所致。他身手敏捷,业务娴熟,上到杆上,三下五除二就将故障给排除掉了。当看到震动板又欢快地呜呜振动起来时,王双治忙着去找烟,回过头来,却早已不见了罗武圣的身影。

王生祥是名山村中学老教师,学校距家门口较远,基本上都是寄宿学校。家里有年近八旬的老母亲,还有老伴和一个孙子在家。前天拉线开关有了毛病,不灵活,罗武圣得知情况,一下杆子就直奔了过来。

在收拾好拉线开关后,王生祥的老伴党等娃满脸感激之情,也给笔者讲述起了罗武圣的一些情况:“罗武圣这小伙子在我们山里土生土长,为人忠厚诚恳、热心,也手脚勤快,乡亲们有事,一个电话他就会赶过来帮忙。他的一个哥哥有本事,在北京开了大公司,将弟兄们几个都叫去赚大钱。唯有罗武圣由于忠爱自己所从事的农电事业,割舍不掉对乡亲的电力情缘,抛弃了外出赚大钱的好机会,决定留守家乡,继续为乡亲们搞好用电服务。”

从王生祥家离去,罗武圣又不忘去河对面留守老人王德斌老人家里走一遭。王德斌老人,今年81岁,有三个儿子,两个因山里贫穷落后已落户山外多年,留下的一个,智力有障碍。罗武圣看到王德斌老人孤苦无依,也十分地同情他老人家,就将老人当做自己的亲人,有事每到村子里去,都要去将老人看看,带上牵挂,带去问候,并叮嘱老人在用电上注意安全。

在黑龙口镇中坪村凤凰山养羊农民专业合作社,我们见到了中坪村委会主任刘胜军,一说起农电工罗武圣,刘胜军主任就滔滔不绝,赞不绝口,他说道:“去年,我们村子组织村民建养羊专业合作社时,罗武圣可没少跑路,我们递交用电申请后,他带人两三天时间内就给我们将电线架好了。他平时检查安全用电,随时给我们叮咛安全用电知识,有时,不光叮嘱电上,还提醒我们其它方面的安全注意事项,他服务热心,心眼好,腿脚勤,经常见他斜挎工具包,骑着摩托车在崎岖的山路上穿行。”

离去时,回头望起山间点缀的一片片光彩夺目的火红枫叶,虽然极其普通,却让人留恋记忆起它,难道罗武圣在群众心目中不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