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的“山东村” 乡音未改提醒后代不要忘本

20.02.2015  12:44

    原标题:陕西省的“山东村” 乡音未改提醒后代不要忘本

    [提要]位于陕西腹地的关中平原上,居住着上百万山东人的后裔。一百多年前,他们的先辈来到渭河沿岸定居,在秦川大地上建起了自己的家园。如今,这些山东老乡的生活如何呢?

    当地村民唱的是先辈传下来的山东民间小调。

    位于陕西腹地的关中平原上,居住着上百万山东人的后裔。一百多年前,他们的先辈来到渭河沿岸定居,在秦川大地上建起了自己的家园。如今,这些山东老乡的生活如何呢?我们《新春走基层》记者,春节前夕来到了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的一处山东村,感受了一下那里的浓浓乡情。

    这里是位于富平县西北30多公里处的安乐村,全村4000多人,大多都是山东人的后代。与当地陕西村落不同,这里的房屋门窗宽大,院落敞亮,处处散发着浓浓的山东味道。

    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安乐村村民 杨世祥说,“咱们山东人性格豪爽,说话靠喊、吃菜用碗、爱吃煎饼、逃荒入陕,这就是咱山东人的特点。

    亮开嗓子一声吼,就是八百里秦川。春节的山东村,家家户户也同样传唱着当地特有的悠悠老调。听说有山东老家的记者过来,富平县齐村镇安乐村的村民早早的聚集在村头,用一段秦腔,欢迎远道而来的老乡。

    由于村内山东人多来自于山东广饶,为了怀念故乡,他们取名于广饶县的旧称“乐安”,称“安乐”.一百多年来,他们凭借着山东人的勤劳朴实,在这里开荒建房,把荒凉的土地变成生活的乐土。

    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安乐村村民 李海珍说,“我在村里就说我们的山东话,我出去的话就说陕西话。

    改不了的乡音,抹不去乡恋。山东老家每逢过年过节都会耍龙灯划旱船,村里的几个老人就根据回忆,扎起了带有山东味的龙灯,还办起了热热闹闹的社火队。

    帖对联,挂灯笼,忘不了的故乡情。77岁的景继平每年过年都要写上一副春联,告诉家人,咱们闯关中的山东人不能忘本。

    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安乐村村民 景继平说,“咱山东人继承的传统还是勤劳苦干,我告诉孩子们,钱掉到地上,一定要弯腰才能捡起来,站着是不可能得,也就是告诉他们还是要勤劳持家,这就是咱山东人来了(陕西)之后的作风。

    山东人家庭观念重,过年更要回家。郭传营一家虽然常年在外经商,但每年的春节都要回安乐村过。这一天,也是家里最热闹的时候。郭传营的大嫂还拿出了一件亲手缝制的过节礼物。

    团圆饭是年三十的重头戏,同样飘出了浓浓的山东味。热腾腾的饺子上了桌,过年的喜悦,映在每个人的脸上。八百里秦川地,道不尽的齐鲁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