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科技大学举办多场学术讲座交流活动

03.06.2016  16:16
            近期,陕西科技大学为提升学生的学术科研能力开展多项学术交流活动。

芬兰科学院博士后研究员常博到陕西科技大学作学术报告

            ——芬兰科学院博士后研究员常博到陕西科技大学作学术报告。 芬兰科学院博士后研究员常博于2016年5月24、25日应邀到陕西科技大学,为师生作了主题为“微纳米操作及应用”及“复合微纳米装配技术及应用”的学术报告。报告由该校机电学院党委书记夏祥林主持。机电学院老师及部分研究生听取了报告。在两场讲座中,常博用大量的视频、动画、图片等来重点介绍微纳米操作应用、微组装技术及表面张力驱动自装配技术的原理、实验过程、结论及其应用,语言浅显易懂,是对课堂教学的极大补充。常博与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回答了微装配技术应用领域等专业问题,对师生们的工作学习有很大的启发,拓宽了大家的学术视野,师生们表示获益匪浅。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杨银堂到陕西科技大学作学术报告。 近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杨银堂应邀到该校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报告厅作了主题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发展与应用”的学术报告。总会计师徐晓峰及电信学院主要负责人、相关专业教师及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会议由该校副校长李志健主持。杨银堂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集成电路的历史、技术演变、关键技术、国内外研究近况和面临的挑战等。他从集成电路的发明讲起,谈到了现代物理学的崛起、从晶体管的发明到集成电路制造和关键技术的演变,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探索过程;“摩尔定律”的提出,将集成电路技术推上了崭新的阶段,现已进入 “后摩尔时代”;国内的集成电路产业日趋成熟,而现有的三维集成电路技术在飞速发展和应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多方面的机遇和挑战。             ——长江学者任洪强到该校作学术报告。 5月21日下午,受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邀请,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任洪强在学院学术报告厅为环境学院师生作了题为《废水生物处理增强技术研究及应用》的学术报告。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领导及师生近百人参加了此次学术报告会。报告会由该院副院长马宏瑞主持。任洪强从研究背景,研究方向及结果和技术研究展望三个方面做了详细而生动的讲解。谈到研究背景时,任洪强首先从国家水处理方面的相关政策入手,介绍了水处理方面遇到的两个问题—废水处理工程所面临的多元化目标和大量新生化合物的产生,说明了水处理是与国家政策紧密相关的行业背景。介绍研究方向和成果时,任洪强从微生物的解析,水质解析,总氮脱除等多个方面作了说明;其科研团队目前已获得美国、中国等发明专利110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省部一等6项、二等4项,成功应用于国内外两百多个工程实际中。 (责任编辑:胡玥)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