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突破“能化当家”

28.10.2014  18:48

     短板

    陕西是我国大西北的门户,经济总量在西北五省区占比超过45%。本刊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陕西经济增速为9.7%。但前些年支撑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如传统能源开发、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及房地产带动力减弱,新型城镇化、高端化工、先进制造业等新的支撑动力尚未很好释放,“换挡”过程中呈现增速波动。

    中共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表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难点和薄弱环节。一是转方式调结构难度大。产业结构“能化当家”现象突出,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三驾马车”协调拉动能力不强,消费增长缓慢,经济外向度低,区域发展不协调。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偏低,增收成为建设富裕陕西的关键环节。

    三是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合理调整各方利益关系成为建设和谐陕西的重要抓手。

    四是生态环保问题尖锐突出,改善环境成为建设美丽陕西的最紧迫任务。生态环境老账、新账并存,雾霾、浮尘天气严重威胁人民身心健康,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下降已经成为制约发展的一大瓶颈。

    五是改革开放任务艰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成为加快发展的动力所在。

     对策

     对策一:以科技创新驱动结构调整。 2013年,科技部正式批复支持陕西省开展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工作,陕西成为继江苏、安徽之后全国第三个试点省份。雄厚的科技资源优势,是陕西实现转型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潜力所在。

    今年6月,陕西省召开了创新型省份建设推进大会,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创新型省份。赵正永表示,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要深入实施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园区基地创新发展、创新型市县建设工程和优化创新政策环境计划;发挥市场对创新要素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以企业需求为牵引,有效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支持科研院所、高校建立健全技术转移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军民技术融合型产业园区。

     对策二:深入推进民生领域改革。 近年来,陕西省在民生领域主要抓了三方面工作:一是针对困难群众健全托底政策。突出低保户、五保户等重点对象强化救助,以2015年覆盖23%的城镇家庭为目标加快保障房建设。

    二是针对特殊群体强化利益调整。针对农村“八大员”、原志愿军老战士、原襄渝铁路建设学生和部分矿山患尘肺病人员等出台了扶助政策。

    三是针对全社会实行民生政策提标扩面。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长13.2%,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排全国第9位。

    赵正永表示,未来几年,健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机制、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将是陕西深入推进民生领域改革的着力点。

     对策三:着力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赵正永表示,三秦大地的主色调实现了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但长期形成的生态欠账在短期内难以根本改观,生态环境整体上依然脆弱。要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着眼长远发展,把三秦大地建设成为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近年来,陕西启动了渭河综合整治工程,推动燃煤锅炉拆改、黄标车清理、污染企业搬迁改造等工作,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全省绿色版图向北延伸了400公里。今年1~6月,西安PM2.5平均值较去年同期下降21.9%。下半年,陕西将继续完成关中1000万吨燃煤削减任务,同时实行分断面监测,确保渭河水变清。

    按照相关工作安排,陕西将健全保护制度,划定地方生态红线,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建立项目审批责任终身追究制。

    全面推行污染源在线监测第三方运营制度,推进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机制创新。建立以关中地区治污降霾为重点的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完善政绩考核体系,将环境保护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充分发挥好考核的导向作用。□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刘书云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