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站上3.2万亿元新起点

21.01.2023  11:09

  (一)

  陕西两会刚刚圆满落下帷幕。1月19日,2022年陕西经济运行“成绩单”出炉: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2772.68亿元,同比增长4.3%。主要指标增速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全省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加固、稳中有进、动能集聚的良好态势,为全国稳大盘贡献了陕西力量。

  回望2022年,奋进,是陕西的姿态,也是陕西的状态。

  这一年,陕西积极应对百年变局和疫情起伏反复带来的严峻考验,承压而上,以韧克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发展和民生,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4639列——这是中欧班列长安号2022年开行量。截至去年底,长安号累计开行16054列,运送运输货物411.7万吨,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三项核心指标位居全国第一。

  102万辆——这是2022年陕西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72%,高于全国175个百分点,产量增速居全国第一,产量居全国第二。新能源汽车已成为陕西汽车高速增长的主引擎。

  4835.3亿元——这是陕西2022年进出口贸易总值,创历史新高。其中,陕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128.9亿元,同比增长41%,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23.3%;对RCEP其他国家进出口1902.8亿元。疫情冲击下,陕西的吸引力仍在持续显现。

  ……

  一个个数据,是2022年陕西经济展现新气象取得新成效的生动注脚,是过去五年的生动缩影。站上3.2万亿元新起点,为陕西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二)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陕西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的一年。

  从外部看,宏观环境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成为常态。

  从国内看,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

  从自身看,经济发展体制性、周期性、结构性问题交织;非能工业承压明显,去年前三季度增速、权重“双下降”;民间有效投资偏弱,消费市场信心不足。

  从横向看,兄弟省份抓项目、强实体、拼发展势头强劲。

  承压前行,成绩来之不易。

  过去五年,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亲临考察指导,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关心之切、厚爱之深、期望之重前所未有。总书记从全局谋划一域作出的战略指引,是新时代赋予陕西的重大使命、交给陕西的战略任务。特别是党的二十大闭幕之后,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并考察延安,给我们以巨大鼓舞,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

  把脉问诊,切中肯綮;指引方向,高瞻远瞩。

  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高质量发展坚定有力。全省上下纷纷行动起来,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干劲,围绕“五项要求”“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等重要要求,与时俱进、扎扎实实办好陕西的事情,全力以赴把总书记为陕西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下足“”的功夫,高质量发展底盘进一步夯实。

  聚焦重大项目、重点领域,陕西以投资之“”促发展之“”。620个省级重点项目提前一个月完成年度计划投资任务;能、光子、钛及钛合金、输变电装备等17条产业链项目均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全省市级重点项目开工2272个,市级重点项目年度投资完成率达104.17%……2022年,陕西高质量项目建设推进年成效显著,一个个重大项目开足马力、锚定目标“”起来。

  “”的主线,贯穿2022年陕西发展始终。

  作为全国重要的油气生产大省和能源保供基地,陕西勇毅担当,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2022年全省完成煤炭产量约7.4亿吨,外送保供煤炭近5亿吨;主动服务全国电力保供大局,2022年跨省区电力外送突破600亿千瓦时大关;国家级重点项目西气东输三线中段(中卫—吉安)项目陕西段工程开工建设……陕西以实际行动扛起保供责任,为全国能源保供和稳经济大盘作出积极贡献。

  农业生产总体平稳,粮食再获丰收。2022年全省粮食产量1297.89万吨,创本世纪以来产量新高,实现“十九连丰”,为稳物价保民生、稳定经济大盘、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提供了坚实支撑。

  ——强化“”的举措,高质量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改革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陕西发展中的很多难题,都需要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思维来推动解决。

  “我们是‘三项改革’的受益者,特别是在入驻秦创原后,企业驶入了发展快车道。”西安西行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西北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副院长王少熙如是说。

  2022年,在实施秦创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关键之年,陕西剑指科技领域一些深层次、历史性难题,《陕西省深化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推广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经验实施方案》等相继出台,科研工作人员后顾之忧逐渐打消,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走下“书架”,走向市场,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

  陕西充分发挥秦创原总平台、“三项改革”点火器作用,力促创新驱动增动能、深化改革释潜能、扩大开放聚势能、数字转型强赋能。2022年,全省已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6万余家,超过上年全年4成多。以三星、奕斯伟等为代表的半导体产业积厚成势,规模居全国第4位;以隆基、美畅等为代表的光伏及配套产业形成胜势,年产值超千亿元;以比亚迪、吉利、陕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奠定优势,产量占全国的14.5%,产业正步入聚合裂变的前沿赛道、经济正迈向更高形态的良性循环。

  ——突出“”的导向,高质量发展质效进一步提升。

  西安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搭建、《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不断释放的发展机遇,让县城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仅10公里的泾阳县“坐不住了”。围绕省上确定的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泾阳县重新进行自我定位——“西安制造,泾阳配套”,配套服务从农业扩展到制造业。

  如今,秦创原的科创赋能边界,正从西安延伸至陕西全境,并继续向外辐射,为县域经济发展添动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西咸一体化发展加速推进,组建8个跨市(区)重点工作推进专班,加速推进开发区(县)跨市域产业合作,加速织密跨西安咸阳两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和市政路网……

  2022年,陕西坚持抓就业收入持续改善民生,抓县域经济缩小城乡差距,抓区域协调推动均衡发展,抓整改治理力促绿色转型,三秦百姓福祉不断增进。去年前三季度,县域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提高到42.6%,较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继续缩小,生态环境质量达到近年最好水平。

  ——落实“”的要求,高质量发展基石进一步筑牢。

  陕西标本兼治守牢安全底线,扎实开展安全生产百日行动,突出抓好矿山、交通运输、城乡消防、民航、危化品、燃气、自建房等专项整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4.86%、28.57%;成功应对17轮大范围强降水过程,实现洪涝灾害、森林防火两个“零伤亡”;防范化解债务风险长效机制不断完善,房地产领域风险实现存量消减、增量遏制;深入开展信访矛盾源头治理、多元化解,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信访事项和社会治安群众满意率分别达到98.7%和98.52%,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这一年,陕西迎难而上的印迹无比清晰。

  (三)

  顶住压力,2022年陕西经济跃上新台阶,全年生产总值突破3.2万亿元,首次跨进“3万亿俱乐部”。数据背后,是陕西着力通过质的有效提升引领量的合理增长,通过量的合理增长支撑质的有效提升。

  ——坚持政策加力、靠前发力。

  难,成为2022年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普遍感受。

  为减轻市场主体负担、稳预期强信心,随着国家分批推出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陕西也相继出台39条稳经济一揽子举措和22条接续措施,建立全省稳增长督导和服务工作机制,按周调度经济运行,真抓实干为市场主体解决难题。

  “这30多万元的退税款真是雪中送炭,让酒店的运转稳了下来。”1月6日,谈及减税降费政策带来的实惠,铜川悦豪酒店财务负责人黄铮感激地说,“春节订餐旺季就要到了,有了好政策的支持,我们一定能通过努力换来市场和客户的青睐。

  2022年,陕西新增退税减税降费1050亿元。退税,让企业资金从“纸上”落到“账上”,激发了企业新活力;减税,为企业爬坡过坎卸下包袱,助其轻装前行。去年全省实有市场主体数量增长8.7%,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134户、居全国第8位。

  行之有效、切合实际的精准之策背后,有从国家到省上高处定位、大局谋篇的高瞻远瞩,更有全省上下坚持“实干担当”与“奋勇争先”的同向发力,三秦大地正在蓄积起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聚焦延链补链强链调优产业结构。

  陕西制造业涉及航空、航天、汽车、电子、装备制造、医药等众多产业领域,门类全,框架大,且有着雄厚的技术和研发实力。

  虽有家底,如何“化零为整”?

  陕西聚焦延链补链强链,加快产业聚集,打造优势产业集群,着力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

  2022年,由陕煤集团、延长石油集团等10家国企共同注资18.18亿元设立的陕西省氢能运营平台企业——陕西氢动氢能发展合伙企业成立。陕西依托产业发展优势,统筹产业布局,发力打造千亿级氢能产业集群。

  “目前,陕西钢铁深加工产业链正在从上游、中游到下游一同发力。”省钢铁深加工产业链链长、省国资委副主任韩绍安说。

  ……

  一方面,陕西积极作为,瞄准传统产业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切实破解一些产业处于产业链前端、价值链低端,大而不优、大而不强等症结;另一方面,我省围绕未来技术超前谋划,抢滩布局未来产业,努力实现新兴产业从“0”到“1”、从“1”到多的飞跃。

  2022年,陕西完善重点产业链推进机制,在狠抓优煤、扩油、增气,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和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的同时,加快培育苹果、生猪、羊乳等九大农业产业链,着力把特色产业发展深度嵌入全产业链建设全过程。

  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陕西补短板和锻长板并进,一根根链条上,机遇随处可见。

  ——改革创新成为点燃高质量发展引擎的“火种”。

  2022年,隆基绿能在1个多月时间内,“三刷”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纪录,成为首个打破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的中国企业。去年在秦创原光伏创新中心落成的隆基中央研究院被称为“光伏大脑”,现已成为隆基绿能开展光伏产业研发工作的重要载体平台。

  创新,是企业攻坚克难、成长壮大的密码,也是经济稳中有进的动力源泉。

  如今,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这个陕西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已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截至目前,延长石油、陕投集团、陕西有色集团等16户省属工业类企业进驻秦创原国企创新中心。跑步进场的陕西国有企业,聚力科技攻关、孵化转化、产业落地,更加深入、更有效率、更高标准参与秦创原建设,助力全省创新驱动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全省75家高校院所全面推广“三项改革”,3000多项成果实施转化;2022年,陕西大力实施科技型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增长超过40%,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2家;西安获批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成为我国第四个获批建设“双中心”的城市……一个个创新主体正沿着创新驱动的路径书写着精彩故事。

  与此同时,陕西以改革开放优化发展生态,实施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5个工作日内,395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省通办;深入实施陕西西安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部“清零”……无数小轨迹的变化,蕴含着陕西紧紧围绕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

  (四)

  来之不易的“”变背后,我们更应看到“”的变化。

  从1年看5年、从5年看10年,正是由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正是由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陕西改革的“变量”充分激活,发展的“质量”正在蝶变,稳定的“增量”持续提升,奋进的“能量”不断充盈。

  ——创新发展活力涌动。

  当“智能因子”融入传统企业生产流程,带来的是生产方式的创新与变革,我们曾经熟悉的生产场景已经变了——

  在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公司新建成的“黑灯工厂”,机器人手臂、全自动数控机床、全流程危废处理……“科技”与“智慧”已经成为这家企业的新名片。

  割煤、推溜、移架、传送……在陕煤集团神木柠条塔矿业有限公司S1204智能化采煤工作面上,机械设备轰鸣,正在自主作业。“现在动动手指,按个按钮就把煤采了。”综采三工区职工郭强说。今天,陕西煤炭产业发展已进入智能化开采时代,并积极实现煤炭清洁绿色开发利用。

  过去五年,陕西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两年来,科创基金超百亿元,成功孵化科技型企业1577家,带动全省设立秦创原创促分中心60余个,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年均分别增长31.7%和40.8%、39.1%,综合科技创新产出水平指数居全国第4位……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正在陕西融合聚变。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跑道上,创新站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协调发展成效显著。

  2022年2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这成为国家层面批复的第5个都市圈规划,同年3月25日省政府正式印发实施。一年来,陕西加快建立西安都市圈工作推进机制、督导机制和评估机制,全面推进西安都市圈建设,整体开局良好,部分领域成效明显。去年前三季度,西安都市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83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45.03%。

  陕西全面落实“关中协同创新、陕北转型持续、陕南绿色循环”三大区域发展战略,关中、陕北、陕南良性互动、竞相发展,三大区域各有特色、互为支撑的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区域协调发展迈上新台阶。

  过去五年,陕西城乡共谱“协奏曲”,区域携手促发展,高质量发展底盘更稳。

  ——绿色发展动能强劲。

  建成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与碳汇评估平台,63家发电企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秦岭“五乱”治理成效明显,438座小水电站整治全面完成,核心保护区、重点保护区169个矿业权全部退出,秦岭国家公园纳入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片区设立,秦岭长效保护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制定实施《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过去五年,陕西着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绿色本底不断厚植。

  与此同时,陕西能源结构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也在加速向“绿色”转型:世界首个实用化和规模化零碳智慧能源中心——榆林科创新城零碳分布式智慧能源中心示范项目建成投用;延长县在全省率先启动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陕北至湖北、神府至河北南网、渭南三大新能源基地项目开工建设,仅2022年新能源装机量就新增270万千瓦……从能化领域技术创新到林业碳汇交易不断扩大,陕西新能源发展“风光”无限。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下,加快转型升级的陕西经济,正涌动着无尽的绿意。

  ——开放发展更加坚定。

  长安号已成为目前中欧班列中运输时效最快、智能化程度最高、线路辐射最广、服务功能最全、综合成本最低的班列之一;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提速,积极参与西部陆海通道建设……国际大通道真正“”起来、“”起来、“”起来。

  去年是陕西自贸试验区挂牌运营的第五年。五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有83项改革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31项改革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如今,在陕西自贸试验区这片巨大的“试验田”里,制度创新成果正在一波波外溢,不仅惠及大企业,也开启了中小企业尤其是创业者的梦想。

  丝博会、农高会、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好戏连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精彩纷呈。

  ——共享发展成色更足。

  过去五年,陕西以推动就业创业带动群众增收,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升,收入差距不断缩小;5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46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局良好;统筹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超过92%,高等教育每10万人口在校生人数居全国第3位;全面兜牢保障底线,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36%、60%,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覆盖面达到95%……

  从困难群体入手,从突出问题着眼,从具体工作抓起,一组组民生数据,映照的不仅是人民生活的变化,还是省委、省政府抓民生工作交出的“答卷”。

  (五)

  成就令人欣喜,挑战亦需冷静、清醒面对。

  向外看,发展的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向内看,陕西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新旧动能转换期、转型升级承压期,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制约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的短板弱项还比较多……

  “问题清单”上,无一不是艰巨的课题、难啃的硬骨头。奔跑着的陕西还面临一系列来自经济系统、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的挑战。

  无惧逆风,砥砺前行。越是环境复杂、风险挑战增多,越是要坚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底气。

  一方面,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态势不会改变,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另一方面,近年来全省上下通过创新改革开放营造了好生态、塑造了好机制、创造了好氛围,我们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

  历史的指针,已经指向新的刻度。

  如何实现2023年5.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干好今年工作?

  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提出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深化创新改革开放、着力打造文化强省、着力推动共同富裕、着力建设美丽陕西、着力提升治理效能“六个着力”要求。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更加注重以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升级经济系统、更加注重以补短板扬优势增强经济动力、更加注重以需求牵引问题导向实施经济政策、更加注重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协同推动经济发展。刚刚闭幕的省两会从“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稳住经济发展大盘”“巩固实体经济发展基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十个方面明确2023年重点工作……立足新阶段,陕西有着非常清晰的起跑姿态。

  新年伊始,广袤的三秦大地上,处处升腾着生机勃勃的气象:

  1月17日,隆基绿能年产100GW单晶硅片及50GW单晶电池项目落户西咸新区泾河新城,计划总投资约452亿元;1月4日,陕煤集团榆林化学年产1500万吨煤炭分质利用项目启动工程投料成功,年产50万吨的碳酸二甲酯项目开工……重点项目建设现场热气腾腾,全省各地全力跑好“稳增长”“拼经济”第一棒,为经济发展“加油”。

  陕西聚焦24条制造业、7条文化旅游、9条现代农业重点产业链,深入实施“链长制”,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进一步破局;计划支持企业参加100个境外展会,帮助广大企业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出海抢订单、拓市场;春节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我省将举行2023年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2023,陕西“拼经济”的部署紧锣密鼓。

  1月13日10时,2023年首趟中欧班列长安号年货物资返程专列抵达西安国际港站货场;1月14日,2023年“西安年”春节文化旅游活动启动……对于疫情政策优化后即将到来的首个春节假期,全省各地积极抓住契机激发消费新动能。促消费成为陕西扩内需的重要工作。

  带着使命出发,向着幸福奔跑。

  站在3.2万亿元的新起点上,全省上下牢记总书记嘱托,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保持“”的精神,拿出“”的劲头,发扬“”的作风,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彰显陕西担当、展现陕西作为、贡献陕西力量。

  心之所向处,奋进的脚步终将抵达!

  记者王向华

编辑: 石彬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陕西省去年全省GDP达32772.68亿元
  “全省经济承压前行、持续恢复,运行总体平稳,呈西安网
2022年陕西外贸规模创历史新高
  记者1月19日从西安海关获悉:2022年陕西省进出口贸易总值4835.西安网
西安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
  刚刚过去的2022年,西安经济展现出较强韧性和较大潜力,取得了不俗且珍贵的成绩,经济总量达到1.西安网
陕西国企开足马力生产忙
  近一段时间,省属企业释放奋力“拼经济”强烈信号,西安网
2022年陕西地区生产总值达32772.68亿元
  央广网西安1月20日消息(见习记者侯凯奇) 1月19日,记者从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获悉,2022年,陕西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772.西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