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让博物馆社会综合功能得到全面提升
陕西文物系统以“建设彰显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为契机,充分发挥陕西文物、博物馆的区位、资源、政策等优势,积极促进全省博物馆建设,推动博物馆社会综合功能得到全面提升。
立足创新抓陈列展览,力求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
近年来,我省博物馆在建设中突出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发掘馆藏文物文化内涵,年均举办各类思想性与艺术性相融合的陈列展览近800个。其中,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节点举办的“陕西古代乐舞文物特展”“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延安时期的从严治党”等主题展览,进一步彰显了文博单位服务国家大局的责任担当。省文物局推出的“宝鸡出土青铜器与金文精华展”“汉唐长安她生活”“半坡遗址和半坡文化展”等系列出省交流展览,构建起具有鲜明陕西特色的精品巡联展体系。截至目前,全省共有23个陈列展览在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活动中获奖,19个展览入选国家文物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名单。
立足融合抓社会教育,力求功能性与责任性相结合
我省积极落实关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相关要求,实施文物惠民工程;率先将博物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全省博物馆面向中小学生集体预约免费;与宣传、教育、文物、团委等部门联合成立“博物馆教育联盟”“陕西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开展博物馆优秀文化“六进”活动,将博物馆与中小学课程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体验式教学等有机结合,成为国家文物局“博物馆进校园”试点省份。省文物局组织编写“陕西历史文化遗产”丛书,向全省中小学赠送28.4万册。在全省博物馆优秀教育案例中,有国家级10项、省级42项。全省开展首批25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形成“七个一”格局。我省博物馆逐步形成常态化公众教育、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和特色研学教育三位一体的博物馆教育工作格局,建立起上下一致、联动有序、内外协同的“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新模式,年均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教育活动近万场次,受众达上亿人次。
立足开放抓数字建设,力求智慧化与共享性相一致
省文物局与省级有关部门以及互联网、金融、通信等企业合作,抓融合求实效,在“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互联网+文物教育”平台、数字博物馆建设、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等方面积极探索,不断推进博物馆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先后组织实施延安石窟寺等60余项文物数字化保护展示利用项目,进一步实现文物数字资源共享。陕西数字博物馆与122个国家及地区的3421个博物馆实现了连接互动,已完成144家数字博物馆网络虚拟馆上线、145个专题讲座数字化和900多件馆藏精品文物介绍数字化项目,体验观众超过600万人次。
云展览、云教育、云直播等传播方式,使数以亿计的观众可以足不出户享受博物馆文化服务。受疫情影响,全省博物馆在闭馆或限流开放时,持续推出具有陕西特色的“秦俑百问微讲堂”“云讲国宝”“陕历博微课堂”等新媒体传播活动,通过200余项线上展览和3000余项视频讲解、互动体验等活动,用更接地气的方式让文物“活”起来。
立足共享抓文创产业,力求普适性与专业化相统一
陕西文物系统深入挖掘、整合陕西文化资源,融合创新文物利用方式,以文化促进创意发展、以创意推动文化传承,制定《关于推动全省文博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实施意见》,确定陕西历史博物馆等10家博物馆为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以IP授权等方式设计开发“公交卡”“文物盲盒”等各类文创产品上千种,让文化遗产走进当代社会生活。(记者 郭青)
【编辑:党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