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电子工研院借力模式推广打造行业成果转化平台 - 我省推广“一院一所模式” 工作系列报道(10)

18.09.2016  15:07

        陕西电子工业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始终以“有限方向、重点突破”为原则,紧密依靠高校、科研院所等成果供给方,密切关注市场和企业的技术需求,积极发挥科技成果转化驱动轴的作用。目前电子工研院已孵化或参股科技型企业6家,建成光伏产业联盟、院士专家工作站、中小企业服务平台、陕西省网络安全测评中心等4个公共服务平台,创办光伏产业和信息化通讯等行业科技期刊2份,承担国家重点项目2项,在研究开发、技术集成、企业孵化、战略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全省复制推广“一院一所模式”以来,电子工研院与西安光机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现场学习和交流等形式,深刻领会“西安光机所模式”内涵,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探索出适合工研院自身发展的方式。
      一是培育双创载体。借鉴光机所建设专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的经验,建立了电子工研院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和电子信息领域大众创业基地。
      二是实施股权激励。在成立陕西捷普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时,工研院通过无形资产入股的方式,使掌握关键技术的业务骨干成为股东,保证了企业的发展后劲。
      三是借力资本市场。电子工研院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推动已经孵化的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其中西安正昌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已于2015年9月在新三板挂牌;陕西捷普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已完成1500万元再融资,正在进行上市前的准备。
      四是推动成果转化。集合高校学科优势和工研院工艺研发优势,帮助企业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助推产业发展。工研院联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依托参股企业西安正昌电子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商用车辆ADAS系统”,2015年完成产值4500万元。控股企业陕西捷普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稀土永磁同步电机及其驱动器产品,现已小批量投入市场使用。
      下一步,陕西电子工研院将继续依托高校,发挥集成、梳理、转化功能,通过购买成果包—专业评估—市场询价——线上销售—基金跟进的全链条服务,借鉴“一院一所模式”,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打造电子信息行业成果转化平台。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