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职院夯基础强内涵力促特色名校建设

22.10.2015  04:41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会议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化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以实施示范院校创建工程、基础能力提升工程、体制机制创新工程、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和重点专业建设工程为总抓手,力促特色名校建设。
示范院校建设工程               2014年12月24日,陕西省教育厅确定该院为2014年度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建设期限为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2015年5月13日,该院召开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动员大会,正式开启项目建设工程。一是成立省级示范院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全面启动省级示范院校建设工作。二是精心编制项目方案,重点做好建设项目的选定。立足咸阳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农业等支柱产业,实施“4321”项目建设工程,即建设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畜牧兽医、园林技术4个重点专业;建设畜牧兽医、医学影像技术、建筑工程技术3个实训基地;打造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和素质教育2个平台,1个社会服务中心。以4个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力求在办学体制、培养模式、课程建设、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校企合作、基地建设、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三是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加强项目建设管理,保障项目建设条件,做到项目、领导、人员、经费四落实,全力推进项目实施。
基础能力提升工程               ——完善实验实训条件。 近年来,该院全面加强省级、院级重点专业和新增专业实验实训室建设,着力将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石油化生产技术、护理、畜牧兽医五个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成为省级示范实训基地。紧紧围绕重点专业,认真做好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和陕西省“民生十大工程”职业教育综合实训基地项目的申报、立项和建设工作。截至目前,该院已新增2个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3个陕西省“民生十大工程”职业教育综合实训基地项目。按照教学、生产、科研、服务一体化的思路,建设“校中厂、厂中校”的校企一体化实训基地。通过“引企入校”“就业换设备”“培训换设备”等方式,已建成4个院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同时按照“资源整合,功能提升”的建设要求,整合院内实验实训室,已形成3个资源共享程度高、集教学、生产、科研、培训、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实训中心。             ——加快校园信息化建设。 为全面推进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能,锤炼数字校园、智慧校园的办学特色,该院按照教学、管理和服务信息化要求,不断完善校园网络、学院网站、二级网站群、教务管理系统、办公系统、数字迎新系统、图书借阅系统、后勤服务系统、校园虚拟通讯系统系等信息平台。截至目前,该院信息化建设已投资800余万元,信息化建设初具规模。
体制机制创新工程

            ——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该院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学院主体、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吸纳企业深度参与该院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师资培养、实验实训室建设和教学质量评价。积极试行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教学工厂”模式。推行定向班、委培班、冠名班、基地班等多种形式的订单培养模式。主动加强与知名企业的深度合作,目前,已建成8个“教学、实习、就业一体化”的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健全校企合作管理机制,建立学院领导、职能部门和教学系负责定期到企业访问制度,不断增强“亲企”意识,亲密校企感情,积极动员吸纳行业企业参与,建立了能化、机械、医学、电子、土建、农林、财经教育等行业联盟。             ——创新内部管理体制机制。 该院牢固树立“大教学、小行政”的理念,坚持“简政、高效”原则,积极推进机构改革,通过精减管理机构,压缩管理人员编制,提高管理效能。积极推行二级学院管理体制,同时建立了基础教学部、思政部和继续教育学院。进一步完善岗位目标责任考评体系,全面推行聘任制,建立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离制度,完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聘用人员管理制度和引进优秀人才制度。合理配置该院财力资源,完善财务预算制度和以“后勤服务社会化,经营实体企业化,投资主体多元化”为目标,不断探索创新后勤服务管理企业化运行模式。             ——建立社会服务长效机制。 该院紧紧围绕咸阳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等需要,成立咸阳市能源化工、机械、电子、农业和职业教育5个研究所,开展科学研究、产品研发、科技服务和技术推广工作。探索创新继续教育、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的新形式、新内容、新方法,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年培训规模达10000人次以上。截至目前,该院已建成咸阳教师师资培训中、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企业职工培训中心、城乡劳动力职业培训中心、职教师资培训中心、小学幼儿园师资培训中心和多工种技能培训鉴定中心。             ——建立对外交流长效机制。 该院通过教师互派、学者互访、学术交流、对外支援等形式,加强与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或骨干建设院校在专业、课程、教材、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培养等方面的深度合作,积极探索建立校际之间联合培养教师、共同开发教材、制订课程标准、共享实训基地等方面的长效机制。同时加强与国外知名院校交流合作,拓宽高职教育国际化领域,定期邀请国外知名专家、教授、学者到该院访问,开展学术交流或职场培训。实施优秀教师出国培训计划,鼓励和支持教师出国留学,积极建立适应教育国际化要求的教师队伍。积极争取国家外派学生项目,鼓励支持学生暑期参加国际交流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海外学习、实习和发展的平台,不断提高该院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
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加强教师培养计划。 该院坚持“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原则,不断加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通过攻博读硕、培训学习、出境研修、企业锻炼等形式和“名师带徒”“导师制”等培养模式,加快提升教师教育理念、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严格教师招录聘用学位和职称标准,重点引进紧缺专业带头人、高职称能工巧匠或紧缺专业的硕博研究生。积极建立学院、行业、企业共同培养,在岗研修与企业实践并重的“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体系,不断提高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的比例。建立名师培养长效机制和激励机制,形成“教坛新秀——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的名师培养体系,不断加快名师培养力度。             ——精心打造优秀教学团队。 该院建立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激励机制,重点打造畜牧兽医、园林技术、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护理、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学前教育、会计等专业优秀教学团队。积极鼓励教学团队积极开展教研科研、教材开发、青年教师培养、技术服务等工作。截至目前,该院拥有省级以上教学团队1个,院级优秀教学团队8个。             ——切实加强兼职教师管理。 该院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规范兼职教师聘任、使用和考核工作。充分发挥咸阳区位优势和加快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西咸新区的政策优势,面向海内外,择优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学者、高级管理人才、技术能手或能工巧匠兼职任教,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建立丰富充裕的兼职教师信息库。截至目前,该院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已达40%以上。
精品课程建设工程
              ——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该院坚持将课程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制订各专业主干核心课的课程标准。着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大力推行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加快推进教学内容改革,按照“必需、先进、实用”的原则,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构建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融通的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深入了解职业岗位标准、技能要求和生产流程,主动适应企业国际化战略需求,将企业产品国际通用标准融入课程教学内容。积极开展“课程开发试验研究”,选择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先行试点,探索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项目化”“模块化”等课程。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及优质教材开发。 该院按照“以点带面、梯次推进、整体提升”的建设思路,积极实施“百门课程建设计划”,大力培育院级和省级以上精品课程,重点推进“一系一品”。目前,该院拥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32门,重点课程54门。加快优质教材尤其是校本教材开发力度,积极参与立体化教材建设,鼓励支持教师编写国家规划教材、统编教材或地方特色教材,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开发教材,与示范院校或骨干院校合编教材,编写专业急需、市场缺乏、富有特色的校本教材。目前,该院校企合作开发教材20余部,编写出版各级各类规划教材100余部,开发校本教材40余部。             ——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该院以教学管理规范化、质量标准科学化、管理手段信息化为抓手,不断健全完善和严格落实教学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教学管理的计划性、严肃性和有效性。进一步理顺和强化实践教学管理,构建历史一体化管理体系,突出抓好实验、实训、实习尤其是顶岗实习等关键环节。强化教学督导工作,配强教学督导人员,构建科学、高效的教学督导体系,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行“双证”考核制度,大幅提高职业资格证通过率。逐步建立政府、同行院校、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多方参与教学质量评价的长效机制。
重点专业建设工程
              ——加强重点专业建设。 该院坚持“扶优、扶强”原则,持续加强畜牧兽医、园林技术两个省级重点专业建设,重点培育数控技术、护理、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全面加强学前教育、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等新专业建设。截至目前,该院已拥有5个省级重点专业,13个院级重点专业。通过建设,使重点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开发、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等方面突显特色,该院已建成3个院级特色专业。             ——着力构建专业群。 该院按照“服务地方、市场导向,动态调整、集群发展,培育重点、突出特色”的建设思路,主动适应关中——天水经济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和西咸新区建设的新要求,紧密围绕咸阳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建筑、医药卫生、畜牧、物流等支柱产业需要,重点建设能化、机械、医学、电子、土建、农林、财经、教育8个专业群。截至目前,该院三年制高职专业39个,每个专业群专业数量达3-5个。同时建立专业年度评估制度,对报考人数少,就业率低的专业逐步进行调整和整合。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该院坚持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深入探索工学结合、教练融合、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带动引导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积极推动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入开展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点示范,构建形成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凸显人才培养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 (责任编辑:徐绒绒)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
仰韶考古首次发现笄形骨器 或与早期纺织手工业有关
  中新社西安11月1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1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