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工职院探索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的创新实践

10.03.2015  11:26
            近年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开展集团化办学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据悉,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创新,集团化办学已成为高职教育办学领域的高频词。然而,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涉及政策、体制、机制、内部管理改革等,是一项“牛鼻子”工程,容易走形式、摆架子。在现有体制机制下,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普遍存在“剃头挑子一头热”现象,校企合作无法深入开展。国内高职院校都在积极开展集团化办学探索,但现有高职教育集团成员关系松散,运行机制不完善,无法形成集团办学合力,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集团化办学的概念和内涵不明确、目标不清晰问题;政府、行业、企业、院校等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的协调运作问题;汇聚集团优势,寻求成员利益契合点,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等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该院在开展集团化办学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陕西工院承办陕西职业教育与装备制造业对话对接论坛   创新实践举措               ——组建集团,深化校企多方合作。 在陕西省教育厅主导和陕西省机械行业协会指导下,该院携手陕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有限公司、陕西柴油机重型工程机械集团等17家骨干企业、4家科研院所、11所高、中职院校,牵头组建“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以此为基础开展的集团化办学试点,先后举办了让职教走进企业、让企业参与职教的“陕西职业教育与装备制造业对接对话论坛”;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提升学院服务能力的“应用技术推广论坛”。搭建了教育信息汇集平台、教育合作机会发现平台、教育资源配置优化平台、教育模式探索创新平台和教育成果服务共享平台,通过校企共建、中职高职衔接、省内区域联动、城乡结合等方式,进一步加强了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学校、企业与企业、学校与地方政府的联系,初步构建起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管理体制。             ——联姻企业,共建高职特色专业。 通过分析区域经济及行业企业特点,结合该院自身办学条件,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制定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建成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等全国机械行业特色专业。学院依托装备制造业行业优势,在与多家国内企业开展合作的同时,又与日本、德国等国际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其中与日本欧姆龙公司确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形成的“校企七联合”欧姆龙订单培养模式成为高职教育开展校企合作的典型案例。             ——营造氛围,开展文化素质育人。 该院大力开展“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活动。以具有现代工业特色、体现校企合作的校园文化建设系列活动为先导,设置走廊文化和楼道文化,建成“企业文化长廊”和“优秀校友风采展”,以企业文化精粹装点校园,与知名企业共同构建校企文化氛围;开设“校友大讲堂”,举办“企业家讲坛”,邀请企业家做客校园开坛论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文化,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校园氛围中感知企业文化真谛;积极承办合作企业文艺表演活动,开展“走进社会、走进企业、走进学生家庭”三走进活动,将学院文化带入合作企业,实现校企文化全方位融通,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砥砺技艺,不断提升职业素质。             ——双向融合,培育技术技能人才。 该院依托陕西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与企业合作,构建起通用能力、专项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三个开放式训练平台,形成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技能训练系统,建立起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发挥职业院校的相互合作与促进作用,与中职、国外应用型本科院校合作,开展联合办学试点;依托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中的著名企业,利用建成的开放式教学资源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使兄弟院校及相关企业广泛受益;借助集团化办学的经验和成果,与合作院校在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强合作,互派人员,相互交流、共同提高,达到了双赢目的;依托资源优势,主动回馈社会,为高职院校进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为中等职业学校培训骨干教师、为各县职教中心培训教学管理骨干,彰显大职教特征。  
合作企业高管为陕西工院订单班学生授课   创新实践 成效               ——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内涵 界定。 集团化办学是借鉴企业集团化而来,往往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逐步扩大合作层面与深度广度。当前,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研究正在逐渐深入,但是,尚缺乏明晰的集团化办学定义和系统化的集团化办学具体内涵阐述。通过研究全国现有集团化办学实践情况和区域经济特点,确定了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内涵。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指政府、行业、企业、学校通过各种形式,借鉴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吸收多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加盟,形成产业化规模,使教育、研发、培训、社会服务、生产紧密结合,以高等职业院校牵头,借助规模效应、品牌效应和对口效应,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和集约化,使得联盟各方利益共赢,共同发展,进而组成的以职业教育的教学、科研为主要活动的职业教育联合体。其功能是逐步实现校企合作双方良性互动,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院实施”的政、行、校、企深度融合的长效办学机制,最大限度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运行质量和办学效益。             ——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管理体制 创新。 在现有的高职院校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下,集团化办学的管理体制如何创新,如何更好地发挥集团的作用,并与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不相矛盾,是开展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的关键。在开展陕西装备制造业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实践基础上,确定了“四方高层聚力、高职院校牵头、理事会议决策、职教集团运作”的装备制造业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多元联动”体制。“四方高层聚力”是指政府领导层、行业领导层、企业领导层、学院领导层齐心协力,为集团化办学宏观指导和统筹规划,出台相关有利政策,确保集团化办学有方向、有领导、有组织、有支持;“高职院校牵头”是指由具有装备制造行业背景的高职院校,集团化办学中作为办学独立主体牵头组织实施,引领集团化办学朝着设定目标迈进;“理事会议决策”是指集团化办学实行理事会领导的理事长负责制,理事会是集团化办学的最高机构,通过理事会对章程与制度的制定与修订、成员的加入与退出、行指委的机构组成等进行决议,确保集团化办学人才培养工作顺利开展;“职教集团运作”是指在运行层面,利用职教集团的特有优势,成员单位、各类指导委员会、咨询机构等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有序开展各项工作。             ——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 创新。 在操作层面,由于多元主体参与进行集团化办学,各元主体的社会角色各异,追求的社会目标各不相同,导致集团化办学如何运行无相应的范式和标准,尤其是西部高职院校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参考较少。通过试点,积累经验,形成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主题,凝聚合力,求同存异,配置合理的集团化运行机制。 一是 组建职教集团,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通过集团化办学,使学校和企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现学校要素和企业要素深度融合,实现校企合作双方良性互动,最大限度提高职业教育的运行质量和办学效益。 二是 开展对接对话,形成产教信息互通机制。定期举办装备制造业与高职教育对话对接论坛,倾听各方声音,寻求成员单位的利益契合点,实现信息互通有无。 三是 传承工业精神,构建校企文化融通机制。在高职院校专设企业文化长廊,弘扬企业文化进校园,使学生感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实现校企文化有机融通。 四是 实施内衔外接,推行多元立交运行机制。对内实行中高衔接,对外寻求国际公司、办学机构、职业院校等建立战略同盟,开展高本对接,为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搭建成长的立交桥。 五是 聚集各方优势,形成资源共享机制。集团成员单位在办学上采取紧密性原则,充分体现教学、科研、实训、生产紧密结合,实现集团学校资源共享、行业企业资源共享、学院企业资源共享、生产资源教育资源共享。 六是 服务集团企业,建立人才共育机制。面向行业企业,注重学生养成教育,共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 创新。 原来单一主体办学模式必然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在传承多年形成的高职教育传统与特色的基础上,通过省内区域联动、城乡结合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学校、企业与企业、学校与地方政府的联系,实现资源共享,实现职业教育的规模化、集约化和高效化。通过完善集团章程、制订相关制度及形成激励机制,明晰责权利关系,积极寻求集团内成员利益契合点,聚集优势资源,兼顾生产与教学的不同要求,在企业内按照教学要求共建实训车间和开发专业岗位,建立“厂中校”。在院校内对接生产需求引入企业资源构建“校中厂”,从而在集团内形成“实训室-车间、教师-师傅、学生-学徒、实习-生产、作品-产品”有效融通的“校企一体”格局。同时有效利用和共享集团学校的资源,在区域内对下衔接中职院校、职业高中、中专学校、职教中心,对上对接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为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搭建桥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企一体、产教并举、中高衔接、区域联动”的陕西装备制造业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             ——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创新。 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但在集团化办学中“如何培养人”仍然有待更深入研究和实践。在实践和试点过程中,学校和企业更好地发挥了各自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与市场优势,创新形成了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校企七联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 按照产业升级对员工培养的要求,在校内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引入技术培训包、引进产业文化教育、进行人员互动、设立企业冠名奖学金等,签订校企战略合作协议,联合策划合作方案。 二是 按照现代员工现场工作要求,结合企业产品技术特点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联合制定培养计划。 三是 依据校企双方的师资特点,由企业出资,通过校内骨干教师培养、派遣企业培训教师授课、聘请校外技术专家等方式联合打造教学团队。 四是 采用一体化方式,指导学员按“小组计划—共同讨论—团队工作—成果发布”的企业化工作路径,联合推行现场教学。 五是 实行双班主任制,由学院选派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日常管理工作,企业派遣高级管理干部常驻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将企业理念渗透到每个学生,联合实施双向管理。 六是 由企业技术支持、捐赠设备,学院提供场所,联合建设实训基地。 七是 按照企业岗位任职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学员招聘选拔、过程监控、技能考核、素质评价、奖学金发放、工作去向分配方案等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联合构建评价体系。             ——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评价体系 创新。 集团化办学是一个复杂的教育体系,集团化办学的好与坏、优与劣尚缺乏相应的评价依据。其评价需考虑主体的多元性,客体的复合性以及方式的多样性,要将客观评价、主观评价及个体的价值差异综合起来。 一是 组织方面。重点观测集团化办学目标的前瞻性、准确性及适应性和组织结构的紧密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具体包括对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模式、集团成员及章程的约束力、运行制度、评估机制、工作机构等的评价。 二是 运行方面。重点从集团成员的不同视角观测集团运行的合理性、集约性和契合度,主要从集团工作、集团理事会(董事会)有效领导、团队提升、文化融合、学校工作、企业工作、运行机制、运行效果等方面对集团化办学的运行进行评价。 三是 考核方面。重点观测集团化办学的效益、质量、监控及社会认可度,包括对教学质量、科研质量、学生质量、建设质量、社会认可度等方面的关注。 四是 监督方面。主要包括政府监督、行业监督、企业监督、学校监督、家长监督、学生监督等方面。 五是 绩效方面。从集团整体实力、成员实力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及办学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价。最终形成了一套科学、严谨、可行、易操作的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评价体系。    
陕西工院学生在2014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   创新实践经验 推广应用               依托陕西装备制造业职教集团进行的试点实践,为集团组建、校企深化合作、共建特色专业、校企双向融合、培育技术技能人才进行了不断探索,相关经验在西部多个高职教育集团推广。自2010年以来,西北五省职业教育协作会代表团、山西高职教育代表团、甘肃高职教育代表团、宁夏高职教育代表团,省内航空、国防工业、交通物流、轨道交通等18家行业性职教集团和安康、咸阳2个区域性职教集团到该院交流学习,有力促进了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             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建设成效受到行业、企业及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先后被多家媒体广泛报道,受到国内兄弟院校的高度评价。在“首届中国职业教育与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引领职教科学发展战略专题研讨班”“全国职业院校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专业创新建设暨校企合作育人研讨会”“第二届中国职业教育与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对话会”“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高职院校长论坛”以及“首届西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等活动中作为典型案例,被相关部门采纳和推广应用。             该校有关负责人表示,新时期,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应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集团化办学是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为此,学院应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边研究边实践,边改革边实施,边总结边推广,积极开展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的创新实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探索搭建校企共赢共进的有效途径,聚集优质资源,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增强职教集团服务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责任编辑:刁巧燕 胡玥)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
仰韶考古首次发现笄形骨器 或与早期纺织手工业有关
  中新社西安11月1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1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