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文理学院近期举办多场报告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28.10.2015  09:18
            近期,宝鸡文理学院邀请多名知名学者、专家举办了多场学术报告,开阔了师生的文化视野,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该校文学院李永平教授作客该院“长安讲坛”。 近日,“长安讲坛”精品讲座在该院新校区举行,该校文学院李永平教授应邀作了题为《一个祭祀禳灾的神话文本——臊子面文化传统论》的报告。             李永平以“禳灾祭祀”为切入点,运用文学人类学中的文本文化观、四重证据法与原型编码等理论,引用大量的神话学文献、考古资料和田野调研数据,向大家阐述了陕西周原一带小麦种植与祭祀中心的确立、圣祭仪式和岐周臊子面祭祖传统的渊源,全面剖析了臊子面文化传统作为神话文本的深层文化内涵和学术意义,以小见大,为大家展示了文学人类学领域开阔的研究视野。会后,李永平就师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生动的解答。             ——上海著名历史学教授朱敏彦应邀作学术报告。 10月23日,上海著名历史学教授、上海地方志学会会长朱敏彦应邀为该院师生作了题为《上海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的学术报告。             报告会上,朱敏彦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五个方面阐述了上海抗战的重要意义。他指出,政治上,上海是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前期中心;军事上,上海是抗日战争的战略要地;文化上,上海是抗战文化的发源地;经济上,上海是支援全国长期抗战的特殊的后勤基地;对外关系上,上海是联结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主要纽带。朱敏彦的报告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开拓了师生的眼界,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著名文艺评论家常智奇先生作客该院。 10月23日下午,陕西省著名文艺评论家常智奇先生应邀为该院师生作了题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状况与问题》的学术报告。             报告会上,常智奇从优秀作家作品研究、如何阅读小说、当代文学的批评现象、陕西文学创作现状及发展等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了现当代文学发展的现状与问题。着重强调了当代文学只有立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才能得到更好地继承与发展。常智奇的报告内容丰富,富有启发性,既开拓了师生的眼界和思维,也了广大师生对文学的认识,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西安印刷包装产业基地董事长袁学武作创业报告。 近日,西安印刷包装产业基地(集团)发展有限公司袁学武董事长应邀在新校区音乐厅作了“创业与梦想”的报告。             报告会上,袁学武围绕机制创新、理念创新、运营创新等方面内容,结合自己在校学习和创业经历以及努力拼搏、成就事业的亲身体会,用朴实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成长成才的心路历程,这其中既有对专业的内涵解读,又有对就业创业的外延分析,使同学们开阔了思路,增长了见识。最后,袁学武和300余名同学们面对面建立了创业微信群。             会后,袁学武与该院美术学院教师进行了座谈,双方共同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并举行了教学实践基地授牌仪式。             ——青岛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王振国教授应邀为该院师生作报告。 近日,青岛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王振国教授应邀为该院师生作了题为《文化视域下的翻译教学与研究》的学术报告。             王振国从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同特征谈起,以大量的例句归纳了两种语言在拼写、发音、词法、句法、修辞等各个方面各自不同的规律和特点。他从文化翻译、文化缺省、文化借用和文化意向四方面阐述了译者在内容上、情感上、语言特色上和艺术形象上必须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语言深层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同时,他讲述了跨文化交际中词汇的空白、冲突、寓意和联想的不一致给语言翻译带来的障碍和困难,提出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活动,更是沟通两种文化的交流和移植活动。             会后,王振国该院外语系教师进行了交流座谈,对翻译教学和研究工作提出很多指导性建议。
            ——西安美院博士生导师彭程教授为该院师生作学术报告。 近日,该院邀请西安美院博士生导师彭程教授作了“设计的文化”的学术报告。报告会上,彭程以设计与文化的核心内容、设计的思维特点、设计文化的内涵为主线,围绕“科学与艺术”“设计的精神”“设计的定义”“设计的创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体现了对中国设计文化的深入思考,并就相关问题与大家进行了互动交流。             会后,彭程参观了宝鸡民间美术展览馆和教学汇报展,与美术学院教师进行了座谈,对美术学院的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提出了许多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博士生导师赵丛苍教授作考古学报告。 近日,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博士生导师赵丛苍教授应邀为该院师生作了题为《考古学早期秦文化新探》的报告。秦史研究一直是历史学和考古学关注的重点,而对秦人早期历史的研究,又是了解秦人如何从弱小到强大,秦文化如何从一个地方类型向全国发展,成为主流文化的关键。赵丛苍以详实的文字图片资料介绍了早期秦文化考古工作的收获,包括甘肃甘谷毛家坪遗址、礼县西山遗址、鸾亭山遗址、大堡子山遗址、圆顶山墓地、清水李崖遗址和陕西凤翔孙家南头墓地的发掘概况、文物与学术价值。他就秦早期都邑、秦早期陵墓、秦早期畤祭、秦人屈肢葬、戎秦之关系、秦文化特点之形成、秦之族源及最早的秦文化等相关问题,阐述了学术界的观点和自己的个人见解。
(责任编辑:徐绒绒)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