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首个分布式生物燃气供能技术示范工程启动试运行

11.01.2016  13:29

  日前,围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青岛市首个生物燃气供能技术示范工程在即墨移风店镇启动试运行。试运行期间,农业有机废弃物(秸秆、畜禽粪污等)处理能力可达20吨/日,每年可为周边社区近200户居民提供生活用燃气,为2000亩农田提供有机肥,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500吨。
      该项目依托青岛天人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结合青岛新型城镇化建设需求和村镇分布式特点,开发完成了复合原料干湿联合厌氧、膜法沼气净化提纯、生物燃气工程远程控制等三大关键技术及装备并实现集成应用。目前,沼气提纯能力可达100立方米/小时,甲烷纯度可达97%、回收率达99%,相比传统处理方式节能30%以上。同时,该示范工程还运用“互联网+”建立远程控制系统,不仅实现了本地视频及数据监控,根据场区自身情况选择多种模式对工程进行管控,还可以通过物联网平台获得最新的行业资讯和技术信息,解决原料、有机肥等交易问题。
      工程全部建成达产后日处理村镇废弃生物质50吨,日产沼气6000立方,每年可为周边社区500户居民提供生活用燃气,为100台农用车提供车用燃气,为周边5000亩农田和蔬菜大棚提供有机肥,实现二氧化碳减排4000吨。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