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天文大科学装置台址遴选框架性合作协议正式签约

06.06.2019  12:11

  4月12日,青海省天文大科学装置台址遴选框架性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杨戟、副台长吴雪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郝晋新、刘继峰,青海省科技厅厅长莫重明、副厅长苏海红及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上,莫重明代表青海省科技厅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签署了框架性合作协议。杨戟和郝晋新进行了发言,表示将加快组织科研力量开展台址遴选相关工作,形成高质量的天文台址监测评价。同时,将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与青海省内院校开展学科建设和科研合作,培养科技人才队伍,助力提升相关领域科研水平,并积极开展地方天文科普与教育活动,提供天文专业支持和服务。
  莫重明强调,希望以此次签约为良好开端,争取更多国家科学基础设施项目落地青海。青海省科技厅将全力支持天文大科学装置台址遴选工作实施,采用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择优支持等方式,推动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借助国家科研团队力量,全方位推进学术交流、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科学普及等工作内容,以期通过项目实施,实现科技与青海冷湖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互动,促进科技与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注入强有力的科技力量。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