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跟战:以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为重点 全面推动水利工程建设又好又快进展

03.06.2015  13:09
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席跟战
        一、2014年农村饮水安全任务超额完成兑现承诺,建设管理改革全面提速推进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厅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各级水利部门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改革促发展,向管理要效益,一刻不停地加快工程建设步伐,凝心聚力加强建设管理,农村饮水安全、重大水利项目等各类水利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利支撑。一是及时采取督导检查、关死后门等超常措施推进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全面超额完成了水利部下达的全年度建设任务,兑现了政府庄严承诺,由后进跃至全国前列,受到水利部充分肯定和表扬。二是积极谋划推动精细化管理,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突破推进捷报频传,渭河综合整治堤防工程主体完成后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引汉济渭三河口枢纽具备截流条件,泾河东庄水利枢纽右岸进场道路建成、导流洞试验段开工建设,王圪堵、南沟门和李家河3座大中型水库主体工程建成,亭口水库、引红济石、延安引黄和汉江整治等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实现新的节点突破,十大工程完成投资76亿元,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对拉动全省经济增长显得弥足珍贵。三是大胆简政放权,果断下放了农村饮水安全“千吨万人”以下项目审批权限和部分总投资3000万元以下省级批复项目招标实施方案核准、竣工决算审计及竣工验收权限,分级夯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促进形成更加有效的监管合力。四是提速推进建设管理改革,水利基本建设“四项制度”实现全覆盖,工程质量第三方检测制度全面推行,建设市场信用管理“黑名单”制度初步建立。五是扭住项目稽察这一有力抓手不放松,稽察各类项目62个,发现问题523个,纠正不规范结算资金1.49亿元,在确保“四个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是:部分市县去年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任务还有尾留,“十二五”规划剩余任务都是“硬骨头”, 在项目当年计划当年完成已成常态的形势下,今年收官任务异常艰巨繁重;水利基本建设程序和“四项制度”执行还不够严格,违规招标、不按基建程序办事、挪用建设资金等问题时有发生,监督检查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坚决打好2015年农村饮水安全攻坚战,全面推动水利工程建设又好又快进展

      2015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加快推进节水供水重大工程建设的关键之年。国务院、水利部已分别召开会议对保障国家水安全、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进行了再部署、再督促。我们要认真贯彻中省决策和厅党组要求,进一步树立强烈的抓机遇、谋发展意识,提速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及面上民生水利项目建设,以必胜的信心打好今年农村饮水安全攻坚战,确保大规模水利建设又好又快进展。

      第一,强化责任落实,促进实现年度建设目标。按照厅党组部署要求,今年全省水利建设的总体目标是:10月底前100%完成全年220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任务,加快建立完善已成工程“三个一”管护机制,严格水质监测检验,确保群众喝上安全达标的“放心水”,促进农村饮水安全“十二五”规划圆满收官。渭河综合整治6月底全面完工;引汉济渭要力争全年完成隧洞掘进16公里,三河口、黄金峡水利枢纽和输配水干线工程全面开工建设,泾河东庄水利枢纽要统筹加快前置文件审批和准备工程建设,王圪堵、南沟门和李家河3座水库要加快收尾、尽快投产,引红济石输水隧洞要力争年内贯通,亭口水库、延安引黄和汉江整治也要按照阶段性目标加快推进,全省十大重点骨干工程确保年度中省投资计划完成率到达到90%以上;不失时机加快中小河流治理、灌区节水改造等面上水利工程建设,确保年度中省投资计划完成率到达到80%以上。各地要围绕上述目标,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组织领导,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身体力行,经常性深入一线调研指导,协调解决可能影响工程建设的征地、资金等问题,为工程顺利进展创造条件;要层层传导压力,切实落实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和建设各方的实施主体责任并具体到人,饮水安全还要严格行政首长负责制,逐级逐项逐环节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严格的考评问责与责任追究制度,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第二,强化进度管理,千方百计加快建设步伐。一要按照总体推进、节点控制的要求,明确节点目标,统筹资金、技术、管理等因素,倒排工期,制定切实可行的进度计划,引领项目建设有条不紊推进。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务必按照“3月底全面开工、8月底主体完工、10月底通水入户”三大节点目标要求提速推进,强化动态监控,及时查漏补缺,倾力背水一战,确保年度建设目标如期实现。二要对全省大中小各类建设项目精心组织,精准施策,精细管理,科学调度,将施工准备、招标投标等工作尽早穿插推进,将优势的人力、设备集中向薄弱环节和关键节点目标倾斜,深入开展以进度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活动,你追我赶,竞相赶超,千方百计加快进度,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三要加强督导检查,厅里今年将对各地饮水安全等项目进展情况定期督导并及时通报全省;对进度明显滞后的,将果断采取专项督查、挂牌督办、约谈问责等方式加以整改,确保完成年度建设目标任务。

      第三,强化创新驱动,砥砺深化建设管理改革。建设管理改革已经进入攻坚克难、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必须以涉浅滩、渡深水的勇气砥砺推进,最大程度释放改革红利。一是坚持分类指导,按照大中型工程全面规范、面上水利项目全面执行的要求,以提升制度执行力为核心,完善水利基本建设程序和“四项制度”,进一步督促落实省市县三级政府质量监督制度,大力推进和规范工程质量第三方检测制度,构建有利于工程顺利推进的体制机制。要从防控廉政风险的高度,以谨慎戒惧的态度严格依法按程序招标,择优选定资质高、信誉好、有实力的承包商。二是坚持创新驱动,秉持市场化、专业化改革方向,积极引导县级民生水利项目推行代建制、集中建设管理模式及项目法人招标,加快缓解建设管理能力不足的局面。三是坚持放管结合,督促各市认真履职,主动承接好省厅下放的项目审批、招标实施方案核准及竣工验收等权限,实现有序有力有效的监管。特别是全省80%以上项目招标实施方案核准在地市,各市要依法及时办理,为项目实施赢得时间。厅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和政策指导,确保放而有序、放而不乱,进一步提升行政监管效能。

      第四,强化底线思维,竭力确保质量与安全。确保质量与安全是工程建设的底线目标,一旦出了问题,就会导致“一丑遮百俊”的严重后果。各级都要强化底线意识,时刻保持高压态势,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夯实责任踏石留印,落实措施抓铁有痕,严格质量安全生产管理,确保不出问题。一是抓责任,层层细化落实质量和安全责任,建立严格的质量和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对事故责任人严惩不贷。二是抓措施,扭住关键环节,抓实工作细节,将质量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到每一个人、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关键部位。三是抓监管,把监管重心转变到质量安全主体行为上来,强化行为监督、过程监控,经常性监督检查,督促责任和措施落实,确保质量与安全生产不出问题。

      第五,强化市场管控,营造良好的水利建设环境。一要顺应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完善市场准入与清出制度,在严格依法抓好资质管理、把好市场准入关口的同时,切实将监管重心尽快转移到事中和事后监管上来,着力在市场清出上实现新突破,果断将害群之马予以清出,净化市场环境。二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监管市场,坚持以在建工程为切入点,强化经常性的执法检查,依法严肃查处市场主体无证从业、借用挂靠资质等违法违规行为,重拳出击,加强惩戒,绝不能姑息迁就,尽快扭转市场主体违法违规行为频发多发和政府监督执法不力不严的被动局面。三要落实定期的不良行为记录认定与处理机制,大力推进不良行为记录公告制度,加快完善严格的不良行为“黑名单”制度,保持对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严打态势。

      第六,强化过程监管,努力实现“四个安全”。一要持之以恒地发挥项目稽察这一制度化、专业化监督检查的优势,全年稽察各类项目不少于60个;要多开展“解剖麻雀式”稽察,努力在“查细、查实、查深”上实现新突破,以点带面,举一反三,规范建设管理行为;要创新工作机制,加大“现场通知稽察”,采取不打招呼、事先不通知的方式对全省范围内任一项目进行随机稽察,实现对水利建设的动态监管。二要按照水利部要求,会同审计等部门研究制定水利审计免疫系统向市县延伸的具体措施,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水利审计免疫体系,变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监督,堵塞资金监管漏洞,管好用好水利资金。三要发挥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工程建设监督检查这一重要职能,层层传导压力,健全完善省市县三级监督检查机制;要发扬钉钉子精神,紧盯不放,抓好发现问题的整改,切实增强监督检查实效,努力实现工程安全、生产安全、资金安全和干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