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陕西日报》:筑牢食药安全防火墙 撑起百姓健康保护伞
http://esb.sxdaily.com.cn/sxrb/20160106/html/page_06_content_000.htm
筑牢食药安全防火墙 撑起百姓健康保护伞
——黄龙县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工作纪实
黄龙县县长任高飞常说:“黄龙有三条不可触碰的生命线:森林防火、群众利益、食品安全。作为生态旅游县,食品安全更要摆在重要位置,这不仅是全县老百姓的民生问题,也是为外来游客提供最优质放心服务的必然要求,食品安全工作关乎民生,是不可逾越的防线,为百姓撑起健康的保护伞是我们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黄龙位于陕北南部,是典型的多元化农业县。境内土地广袤,林草丰茂,林草覆盖率高达92%,属陕西五大林区之一。享有“中国核桃之乡”、“中华蜜蜂之乡”之美称,被誉为陕西的“一叶肺”,黄土高原上的“香格里拉”。先后获得“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国全民健身先进县”、“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全省应急管理先进县”、“省级园林县城”、“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等殊荣。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民体健为本,体健药必真。食品药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近年来,黄龙县大力实施“生态强县、产业富民、项目带动、社会和谐”发展战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生态农业、清洁能源工业、旅游等产业迅速崛起,给食品行业带来良好的机遇,也对食品安全提出巨大的考验。为打造食品安全一方净土,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2013年初,县委、县政府紧跟改革步伐,决定以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为目标,积极推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创新监管理念和模式,全力打造食品安全放心企业、店,着力构建食品安全责任体系、网络体系、监测体系和保障体系,为全县人民构筑起了一道牢固的食品药品安全“防火墙”。
从县城到乡村 监管网络无死角
2013年初,黄龙县启动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工作,动员全县各级各部门站在对黄龙人民负责、对游客负责、对黄龙长远发展负责的高度,清醒认识食品安全工作和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县的特殊意义,全力以赴确保创建成功。
自此,短短一年时间,由县长任组长、主管县长任副组长,各乡镇、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各乡镇、相关部门也分别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县政府印发了《黄龙县创建省级食品安全放心县实施方案》、《黄龙县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县标准》等相关文件,形成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上下联动的创建机制。
与此同时,县政府将食品安全纳入县本级财政预算,优先予以保障,先后投资1100余万元完成了硬件设施建设。投资200余万元建成7个基层食药监管所,从人员编制、基础设施、队伍培训、经费支持等各方面给予充分保障,办公设施和执法装备严格按照省市“十个一”标准配备到位。投资270余万元整合全县检验检测资源,组建了黄龙县农产品检验监测站,落实了阵地,配足配齐了人员及设备。按照标准组建了黄龙县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投资100余万元按照标准购置检验检测设备50余台,投资530万元新建快检室、微检室、理化检测室等检验检测室,承担全县食品抽检及其他检验检测任务。县考核办将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创建工作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县政府与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各部门与监管对象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县食安办联合县政府督查室、县考核办,定期对创建工作进行阶段性督导检查,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人员担任全县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定期向社会公布全县食品安全工作进展情况。通过集中开展食品安全管理知识、业务技能、从业人员规范操作培训,村级协管员业务培训,“快检大比武”、“执法大练兵”等活动,强化监管人员和从业人员的质量、安全、诚信意识,不断提高管理者经营者的素质。
2014年初,黄龙县顺利完成了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机构改革,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服务环节监管职能划转到位。全县行政村和社区全部配备了村级食品安全协管员,由各村(社区)主任兼任,经费按照每人每月100元补助到位。真正实现食品安全管理三级联动,形成以县为监管中心,以乡镇监管所为监管前沿,向村辐射延伸的县、乡、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监管重心下移,力量配置下移,推动基层食品监管工作提水平上台阶,彻底结束了基层食品监管的盲区时代。全面推行“定片定区、定岗定责、定人定位”的网格化监管模式,采取城乡分区域、包户到人的监管方法,绘制网格监管图,城区划分为责任区,分管领导包抓一个区,监管人员承包若干户,不间断巡视和检查,形成属地管理、区域负责、人员定岗、责任到人的监管格局。
从农田到市场 绿色安全严管控
“生态旅游业 的持续发展,中华蜂、七彩山鸡、大闸蟹、安格斯肉牛、森林猪等一大批生态养殖产业的兴起,核桃、野生香菇、木耳、大棚蔬菜等绿色产品的声名远播,再次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推到极其重要的位置。怎样才能保障这些产业不出问题?我们的做法是‘事前监管、事中监督、事后严查’。安全监管丝毫马虎不得,从源头抓起是为这些产业保驾护航的最佳方式。”黄龙县食药监局局长车照民语重心长地说道。
2013年,就推进农业、畜禽和水产品标准化生产,规范种植养殖行为,强化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产投入品的监管工作,黄龙县食药监、农业、畜牧、水利、林业等部门坚持一盘棋思想,通力合作,出台了一整套科学、操作性强的安全监管制度,有力地保障了农林畜牧产品的安全。
有着“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众多殊荣的黄龙核桃,整个生长季节不允许打任何农药,脱皮环节也不允许有药物辅助。为打造名副其实的“纯天然绿色食品”,黄龙县积极作为,努力让“食品安全”意识根植于企业的管理理念,督促指导县干果公司投资建设了一整套安全的生产线,核桃脱皮、清洗,烘干、冷却全部用机器和清水处理;产品入库保存时,离地、通风、防鼠等高标准严要求。正是因为把安全绿色放在首位,加之薄皮核桃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才使黄龙核桃获得“中国核桃之乡”、“国家级矮化核桃标准化示范区”、“国家有机食品认证”、“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与此同时,积极推广苹果、玉米等果蔬无公害生产,通过安装频振式杀虫灯,粘虫板、诱虫袋等方法,有效控制和减少了农药使用,降低农药残留,提高果蔬品质。
七彩山鸡是集肉用、观赏和药用于一身的名贵野味珍禽,投资少、见效快,群众养殖积极性不断提高。该县畜牧局把安全防疫工作放在首位,指导养殖基地执行科学的饲养程序,严格防疫措施。食药所按照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体系要求,建立免疫、用药、疫病、出厂检疫、用工人员健康等档案,加强流通环节监管,加大运输、储藏等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坚持二十四小时值班,全天候接受检疫申报,严禁未经检疫的产品流入市场。
在走访中,笔者了解到,黄龙县以创建放心县为抓手,通过“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工作,以点带面,逐步推广,促使全县创建工作有载体、有声势、有成效。目前建成梁家河现代农业示范基地1个,锁子头苹果示范园区1个,柏峪农家乐示范村1个,食品安全示范校园6所,中心街和步行街餐饮服务示范街2条,食品安全示范店85个。通过食品安全示范建设,以高标准、严要求规范经营企业。
从市场到餐桌 多措并举防风险
黄龙县食药监局对全县包括餐馆、小吃店、农家乐和学校、企事业单位食堂等餐饮服务单位260家,全部实行A、B、C标准评定。根据日常检查、抽查,分季度评定等级,年度进行总评定,在餐饮场所显著位置公示结果,引导群众到“笑脸餐馆”就餐。这样的“动态评定”提升了餐饮业的服务水平,保证了食品安全透明度,让群众明白消费,放心消费。
投资600余万建成柏峪农家乐示范村,全村35户农家乐全部纳入食药监局监控管理。在发展初期,针对农家乐地方小,接待规模小的特点,对后厨设计、饮食环境等做了业务指导,定期检查、实行量化分级,形成当地政府和监管部门双重监管的管理模式,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严把后厨硬件关,在全县所有餐馆中强力推行“三池四柜两专柜”(即:洗菜池、洗肉池、洗碗池,消毒柜、保洁柜、原料储存柜、个人杂物柜,添加剂专柜、有毒有害专柜)等设施,实行食品采购、留样、添加剂、餐厨垃圾、教育培训等台账管理制度,有效改善餐饮服务环境。
针对农村家宴、商店、农家乐、流动摊贩等农村食品市场行为和主体,开展了为期半年的专项“规范整治”行动,用严格的规范和监管净化食品市场。出台《黄龙县农村家宴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农村家宴备案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厨师进行学习培训,提高乡村厨师食品安全意识,确保农村食品安全。
2014年,黄龙县食药监局按照省市风险大排查的统一部署,在城区和各乡镇,分区域分时间段开展了宣传和大排查活动,发放食品安全风险大排查百日专项行动《公告》,让监管对象知晓自查和检查的时间、方式、内容、要求,并由排查人员指导本辖区的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自查。按照一户一档,一档三卷的形式建立监管对象基础档案,从监管对象资质信息、大排查信息、日常监管信息三方面完成全县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档案建设工作。排查过程中突出对肉及肉制品、乳制品、豆制品、小食品等高风险商品的监督检查,以桶装饮用水、学校食堂、餐饮单位厨房、小作坊、白酒、食品非法添加罂粟壳、工地食堂、小商店、泔水猪、餐厨垃圾等为重点,在全县583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1200余名食品从业人员中,开展各类专项检查27次,排查出风险点28个,下发整改通知书145份,没收过期变质食品价值4300元,立案查处13起,结案13起,罚没3.6万元,整改规范食品经营户347家。依托富有成效的整改落实,黄龙县食药监局被省局评为大排查先进单位。三岔所、圪台所分别被评为省级大排查先进单位和市级大排查先进单位。
全省严打食品药品违法犯罪“飓风”行动开展以来,黄龙县按照“严查、严管、严打”的工作思路,科学利用大排查成果,紧盯“四小”不放松,紧抓“四重”强监管。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立足黄龙实际,开展问卷调查,广泛征求意见,掌握老百姓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要求和期盼,明确工作方向和行动重点,紧紧围绕食品药品安全存在突出问题的重点领域、环节、品种,坚持问题导向,以执法检验为支撑,以查办案件为抓手,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重拳出击,查办了一系列食品违法案件,有力地震慑了食品违法犯罪分子。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系统共检查食品经营企业850余家次,查处案件16起,行政处罚4.3万元,有力地震慑了食品违法犯罪分子,净化了全县食品市场,有效规范了全县食品市场经营秩序,确保广大市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此外,还建立了投诉举报机制,协调县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出台《黄龙县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奖励办法》,鼓励群众投诉举报,开通12331投诉举报电话,做到食品安全投诉24小时畅通,对各类举报迅速转办,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复。自举报电话开通以来,共接到并查处涉及食品、药品、保健品等各类举报案件7起,罚没9100元。切实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促进了药品药械及保化经营秩序健康发展。
从管理到服务 踏实创建赢民心
自2012年年底陕西省召开全省食品安全放心县推进会以来,黄龙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食品安全工作作为解决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民心工程”、“基础工程”全力推动。
针对“餐厨垃圾”流向监管难的问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及管理办法。投资30余万元购买了餐厨垃圾收集车,制订《黄龙县餐厨垃圾收集管理办法》,专人负责、定时收集、集中处理,规范了“餐厨垃圾”管理;政府投资100余万元建成城中便民市场,对流动摊贩划行归市,将农贸市场餐饮摊贩集中搬迁至便民市场,统一登记备案、办理健康证,大大降低了流动摊贩的食品安全隐患;政府还购买泔水收集车,制订《黄龙县泔水收集管理办法》,规范餐饮店行为,从根本上把控‘泔水’管理,确保泔水流向,杜绝‘泔水猪’的存在。2013年9月份,延安市下发了《延安市小作坊生产加工监管暂行办法》和《延安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加工场所审查规范》,黄龙县依据文件立即对全县的豆芽、卤肉、豆腐、蒸馍从生产条件和技术规范上进行了整改,对厂房不符合标准的小作坊进行技术指导,全县现在所有的作坊都达到了要求。
笔者在南河滩“旺旺蒸馍店”看到,整改后,店里采用半自动化生产线,原料贮存、加工车间、成品贮存分区独立放置,卫生条件大幅提高,连生意也比整改前好了许多。蒸馍店老板自豪地说:“去年,县领导陪同市上领导来参观,我家店还得到表扬呢。”
县委书记刘亚宁多次约谈有关部门领导和企业,召集召开座谈会,对全县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进行部署,提出明确要求,还带领食药监、公安、工商、农业等部门对全县的卤肉及豆制品市场进行检查,召开现场办公会,对发现的问题立即解决。县长任高飞带领食安委成员单位负责人对全县农产品市场、屠宰场、集贸市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等进行检查。县委、县政府主管领导高竹莲、车雪能等经常深入基层一线、田间地头进行调研。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讨食品安全工作的新动态。
“三年的努力,创建过程历经坎坷,但是也赢得了老百姓的赞许,我深深地感到,食品安全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作,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县是黄龙关注民生,积极探索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的重要手段,我们一定要举全县之力,坚守好食品安全这道防线,做最大、最好的民生!”对于创建工作,黄龙县委书记刘亚宁道出了心底里的希望。
这是一个生态大县的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历程,这是黄土高原深处经济弱县跨越式发展的足迹。它沉重而沉稳,坚实并坚定,一步一个足印,清晰地镌刻在美丽山城的发展史上,也必将成为魅力黄龙的又一重要品牌。 (张伟峰 王天龙 任宪印 刘洋洋 曹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