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马朝阳:情系渭河水,甘做筑堤石

05.01.2015  10:58
  2011年2月,渭河综合治理战役打响后,渭河沿线出现了一批为实现渭河“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目标而奋斗的大军。在杨凌段渭河治理工地上,一个皮肤黝黑、满身泥土的身影,经常穿梭在施工现场。他,就是治渭大军中的普通一员,杨凌示范区渭河综合治理办公室干部马朝阳。

  消除水患,让渭河造福沿岸百姓,是陕西水利人梦寐以求的事。作为治渭大军中的一员,马朝阳将自己的网名改为“守护渭水”。

  人们很难在办公室找到马朝阳。他总是满身泥土,足迹遍布每个施工现场,施工人员都叫他“黑马”。有人说因为他晒得黑,也有人说他的要求太严,在发现问题时总是黑着脸。但若活干得漂亮,他又会幽默风趣,常常引得大家哄堂大笑,他也成为最受工人们欢迎的人。

  2012年2月,为按时完成绿化任务,马朝阳大胆提出绿化与道路硬化施工同时进行,并制定了详细周密的施工进度计划。为确保工程如期开工,他奔波在西安与杨凌之间,与设计院反复协商,确定了堤防风景林与53个品种果树经济林分段间隔布置,堤防背坡81个品种15万多平方米的灌木展示园,堤顶绿化高处见果实、低处有花卉,柳树成荫,百步一景,“四季常绿、三季有花、花果飘香”的绿化目标、苗木品种及施工方案。3月5日,当他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开标现场,有谁知道,他前一夜在刚做完手术的妻子病床前守护了一整夜……

  在工程施工期间,为了不重复投资,马朝阳奔走在9个施工队之间,沟通协调,召集9个施工单位现场研究讨论,制定严密的交错作业方案、精准的进度计划、严格的质量措施。哪里有工程在施工,他就在哪里,哪里工程质量有瑕疵,他就会出现在哪里。经过半年时间的艰苦努力,具有杨凌特色的堤防绿化工程全面完成。他说:“只要一河两岸美又香,咱甘做渭河筑堤石。”

  2012年9月,堤顶道路硬化施工进入关键阶段。自小疼爱他的奶奶病危,想见他最后一面,但工地施工千头万绪,实在难以脱身,奶奶病逝的噩耗传来,他没有告诉任何人,处理完工地上的所有事情,第二天才向领导请假回家。没能见上奶奶最后一面,成为他一生最为遗憾的事。

  2014年初,水面景观工程进入攻坚阶段,蓄水进入倒计时,围堰合龙、导流封堵、护坡砌筑,工地实行三班轮流制。虽然工地离家只有3公里,但他忙得常常连续六七天回不了家,三天没有上床休息过,累了困了就坐在地上、车里打个盹。半夜两点,在风雨中和工人们同吃加班饭、同饮无根水。有人问他:你这样拼命,长期下去谁能受得了?他说:为了早日把渭河治理好,再苦再累也心甘!

  经过艰苦奋战,杨凌提前实现渭河“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治理目标,示范区多次被评为“渭河综合整治先进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