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校外聘教师占1/4 委员建议师资共享

24.01.2016  10:03

  西部网讯(记者彭芬)陕西科教资源雄厚,高校众多,随着学科专业增设,高校教师资源短缺现象日趋明显,尤其是高职称高学历的年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更加紧缺。在今年的陕西“两会”上,陕西省政协委员、西安培华学院理事长姜波建议,陕西应完善高校间师资资源共享机制,促进高校间师资流动,探索建立高校教学共同体。

  部分高校申报学科只为“撑门面

  据2014年陕西省教育公报显示,全省80所普通高等学校中,在岗专任教师64970人,其中聘请校外教师15800人,外聘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4%。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区域性高校间师资共享成为一种现实需要。

  姜波认为,目前,陕西高校间存在师资共享形式化、低层次化,师资流动无序化的特点。“部分高校外聘高层次人才,聘任兼职教师,不是为了满足一线实际的教学工作所需,而是为了申报学科点或增设新专业凑数,甚至是单纯为了撑门面。”姜波说,部分教师奔波于几个高校之间来回上课,来挣课时费,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姜波说,目前部分民办高等院校优质师资紧缺,而部分公办高校和科研机构中师资则存在着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共享层次偏低的问题。同时,多媒体资源、网络课件、互动性资源偏少,大多仅仅满足于教学层面的简单“可视化”,缺乏课程的有效整合及深层次的学生互动。

  建议陕西在国内率先建立高校教学共同体

  姜波表示,如何最大化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对陕西高校内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应该改革高校教师队伍管理模式。借助市场竞争机制,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倡和鼓励教师跨校供职、任课,与行业、企业合作科研;提倡和鼓励高校之间互聘、联聘教师,增强校际、学科间的合作。”姜波说。

  姜波建议,完善高校间师资资源共享机制,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研究政策、主动协调,支持鼓励公办在编教师流动到民办高校,对校级师资流动加以科学引导并适当采取一定的制约和平衡措施,同时要出台外聘教师基本规范。同时,空间距离不远的高校可联合组建教学共同体,共同体内各高校逐步推行学分互认、课程互选、硬件共享、教师互聘,在国内率先建立教学共同体实现各类资源的有效共享。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