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质量发展进行时 好政策破解住房难

12.01.2022  10:32

  2021年7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提出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

  截至“十三五”末,陕西省累计分配入住各类保障性住房145.35万套,其中保障新市民住房困难家庭31.22万户、中等以下收入家庭70.49万户、低收入家庭28.83万户、低保家庭14.8万户,有效解决和改善了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对促进住房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公租房从住有所居向幸福宜居转变

  2021年12月16日清晨,阳光洒落在西安惠泽居公租房小区的院落里。

  西安惠泽居公租房小区地处灞河西岸,灰白相间的高层住宅楼群与西安奥体中心隔河相望,小区周边自然风景优美,交通出行便捷,购物消费便利。这个我省目前最大的公租房小区,主要解决西安市低收入人群和新毕业大学生住房难问题,小区入住率达98%以上。

  安居乐业一直是群众最朴实的愿望。如今,人们对安居的理解不仅是住有所居,更要住得舒心。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西安惠泽居公租房小区为进一步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把共同缔造“和谐社区·幸福家园”作为居民宜居生活、小区物业管理水平提升的新方向。

  2021年12月16日拍摄的西安惠泽居公租房小区。该小区是我省目前最大的公租房小区,入住率达98%以上。

  “入住这里已经7年了,7年来多亏了小区工作人员的关心与照顾,我和老伴腿脚不方便,平时生活采买、缴纳水电费等都是他们帮忙跑腿。小区的物业服务特别贴心周到,住在这里我们很幸福。”西安惠泽居公租房小区80岁的梁淑蓝说。

  “目前,我们小区已形成了集餐饮、购物、医药、教育、生活缴费等于一体的综合功能服务体系,还引进了直饮水站、便民超市、爱菊厨房等便民服务网点。”西安惠泽居公租房小区物业工作人员赵郎平说,“我们还推出医保、养老、低保等相关业务服务,并通过微信公众号、楼宇微信群等方式,推行适老化和无障碍信息服务,让广大居民能及时、就近咨询政策和办理业务。

   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开建

  2021年12月17日,位于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北杜产业区的空港沃家花园(二期)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正在火热建设中,1200名工人加班加点进行施工。据悉,该项目预计到2022年建成1828套保障性租赁住房,为空港新城产业区的新市民、青年人解决住房困难问题。

  “项目建成后,将打造出集工作、社交、娱乐、居住于一体的复合型、有品质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主要服务于空港新城青年创业群体,满足辖区企业员工住房需求。”空港沃家花园(二期)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总监赵伟说。

  近年来,随着大量人口涌入城市,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问题凸显,而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将解决这些人群的阶段性住房难题。

  保障性租赁住房以打造小户型、坚持低租金为主,对住房租赁市场的结构优化起到关键作用。相比公租房申请人须在收入、住房等方面满足规定条件,保障性租赁住房则不设收入水平、户籍所在地这些准入标准,毕业的大学生和名下无房产的新市民、青年人,只要住房存在困难,都可以成为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保障对象。

  面对保障性租赁住房需求的不断攀升,我省将如何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

  “目前,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土地来源渠道呈现多样化,可以是新供应国有建设用地,也可以是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产业园区配套用地和存量闲置房屋等。”省住建厅保障处负责人说,“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给主体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事业单位、工业园区、房地产开发企业等市场主体。

  与此同时,多领域政策支持也是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的有力支撑。“在财政领域,中央对保障性租赁住房予以补助,各地也将在土地出让净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在税费领域,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适用住房租赁增值税、房产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在金融领域,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市场化方式向保障性租赁住房自持主体提供长期贷款。”省住建厅保障处负责人说。

  2021年12月17日,空港沃家花园(二期)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正在火热建设中。2022年该项目预计建成1828套保障性租赁住房。

  2021年11月,西安市发布了“十四五”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西安市将聚焦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难家庭基本住房需求,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30万套(间),切实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1年12月17日,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西安市首个共有产权住房项目——星皓·和悦的1071套(间)共有产权住房开工建设,建成后将使有一定能力但仍买不起商品房的家庭实现购房愿望。

  目前,我省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正如火如荼地建设。未来,这些不同类型的保障房将切实解决不同群体购房难和购房压力等问题,逐渐改善人民群众的住房条件,让他们在城市生活中获得幸福感、归属感。

编辑:王嘉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到2025年 我国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更加完善
  《“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西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