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上场杏儿黄

05.07.2023  10:12

  麦子熟时儿黄,布谷声声农人忙。

  夏日收获季节,阳光是金色的,麦田是金色的,挂在枝头的一颗颗杏儿也是金黄金黄的。每年5月底至6月中下旬,蓝田大杏陆续成熟上市,杏园里,一簇簇饱满的杏子,在微风中压弯了枝头。

  咬上一口,满口汁液,酸甜软糯,满足了人们的味蕾。这满树的大杏,是村民眼中的宝贝,更是群众增收的希望。

  蓝田大杏。

   - 2500多年的种植历史

  蓝田,人称“三皇故里”,是传说中华胥氏、伏羲氏、女娲氏的家乡。相传上古时期,伏羲、女娲因吃了其母华胥氏所植杏树的百年之果,灵气顿生,从而识河图、译洛书、画八卦、创文字、炼石补天,建立了远古华胥文明。华胥大杏由此得名,因地处蓝田,也称“蓝田大杏”。蓝田大杏种植系统以蓝田县华胥镇阿氏村为核心。每年农历三月三,这里杏花满坡遍野。来此踏青赏花的才俊佳丽吟诗作画,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据考证,蓝田大杏栽培历史已有2500多年。《蓝田县志》记载,唐代以前,这里已普遍栽植杏树。唐代钱起的诗句“爱君蓝水上,种杏近成田”就可以表明,当时已有杏树成园栽培。

  蓝田大杏被历代宫廷贵族视为珍味之极品。每年杏花开时,朝廷都会派人选择向阳生长、通风条件好、花大而鲜艳的古杏树为贡品之树,统一挂牌,专人看护。待杏熟至九成时,由宫女提篮釆摘。宫女在篮底铺上一层新鲜杏叶,杏子只摆一层,尽量当天吃完。吃不完的,做成果脯。杏仁晒干,做杏仁酥用,也有将杏仁压榨成杏仁油供宫廷食用的。

  民国时期,《续修蓝田县志》中不仅详述了蓝田县果树种类和分布情况,还记载了农户用科学方法嫁接改良品种的事,足见当时杏树栽植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阿氏村的张富安一家世代种植大杏。“西安市场上销售的杏有很多是蓝田产的,个大、色黄、味甜。吃完杏,还可以把杏核砸开,取出杏仁,处理后再吃。有时候也会把杏核埋在花盆里,等着出苗。”张富安说。

  21世纪初,在省、市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蓝田县进一步加大大杏基地建设,建立了高标准无公害的示范园,并成立了大杏协会,持续在产品贮藏、加工和市场开发上下功夫。

  目前,蓝田大杏主要栽植树种有20余种,100年以上的古杏树有530多株。除蓝田大杏外,还有麦梢黄、梅杏、白沙杏、桃儿杏等颇具特色的优良杏品种。蓝田县全县杏树栽植面积约1万亩,年产杏子约1.17万吨,年产值约1.1亿元。

  蓝田大杏悠久的种植历史孕育出特色鲜明的农耕文化,相关的节庆习俗精彩纷呈。在每年农历二月二的华人恭祭华胥氏大典上,以百年古杏树为题的大杏诗词歌赋,吸引着众多文人墨客。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气候条件,造就了蓝田大杏的绝佳品质,华胥镇也由此享有“大杏之乡”的美名。

  蓝田县华胥镇阿氏村村民在合作社分装蓝田大杏,准备发往全国各地。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6月18日,“农业文化遗产里的中国”大型直播活动第三季走进蓝田大杏种植系统,探索中国农民与自然互利共生的智慧。

  “蓝田大杏种植系统长期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形成了与自然协同发展的生产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作为动态的农业文化遗产,它长期稳定发挥着生产、生态与文化功能,保存着传统品种以及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蓝田县华胥镇阿氏村党支部书记姜锁钢说。

  蓝田县地处秦岭北麓,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具有温暖、雨量适中、四季分明、雨热同季、生产潜力大的特点。由于半封闭的盆地地形和山地的影响,境内气候地域类型丰富多样,对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极为有利。

  蓝田大杏主栽区位于北部横岭黄土丘陵沟壑区和西部黄土台塬区,主产区海拔高度600多米,土层厚度近100米,土壤以黑土、黄土为主,中性偏碱,有机质含量高,微量元素丰富,具有良好团粒结构,非常适宜大杏生长发育。所产大杏果实呈圆形,个大均匀,果皮金黄色,果肉橘黄色,果肉纤维少、浆质多,果味甜香可口,果核近圆形,果仁味甜。

  “我们村四周由平缓的山坡环抱,形成一个岭区环绕的山间小盆地,浅层地下水资源丰富。由于地下水流出,许多小湿地出现,形成局部小气候。这种特殊的土层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环境条件。此外,这里海拔较高,日照充分,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水果糖分的积累。”张富安说。

  蓝田大杏有其特定生产方式。“杏树一般种在地下水位较低、土层深厚肥沃、排灌条件良好的丘陵地带,同时根据区域化、良种化目标选择优良品种。适宜蓝田地区的鲜食杏主栽品种有:蓝田大杏、凯特杏、金太阳杏等。这些品种树势强健,丰产性好,适应性、抗逆性均强;果个大,不裂果,果面着色均匀,果味浓,较耐运输,货架期较长。”张富安说,“每年9月中旬到10月上旬,我们会结合施基肥对杏园进行深翻,深翻后及时耙平、灌溉。一般杏树的灌溉水源主要是自流水。全年,我们都会依据品种、树龄、树势等,对杏树进行整形修剪,一般不用农药,尽量保证纯天然的鲜果风味。

  据介绍,凭借蓝田大杏种植系统表现出的良好水土保持、水利灌溉和农耕农事的立体种植功能,蓝田大杏主栽区多采用杏粮、杏果、杏草等间作模式。

  蓝田县华胥镇阿氏村种植户张富安在自家杏园采摘蓝田大杏。

   -文旅融合的致富产业

  “传承久、景色美、杏儿甜、故事多的蓝田大杏种植系统被列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对进一步做好蓝田大杏种植系统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和传承利用,努力实现蓝田文化、生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带动遗产地农民就业增收、传承农耕文明、建设美丽乡村,起到积极而巨大的推动作用。”姜锁钢说。

  近年来,蓝田县大力推进大杏产业发展,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以大杏生产合作社为纽带,传递产销信息,积极搭建大杏销售链,使得大杏每公斤售价在8元至20元之间,经济效益显著。大杏产业起到了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在促进产品与市场衔接的同时,实现了增产、增收的目的。

  杏儿熟了,满山遍野杏果飘香。华胥镇阿氏村、上许村的果园里杏果累累,农户忙着采摘,一片欢声笑语。

  6月26日,记者在阿氏村村口看到,蓝田大杏批发零售生意异常火爆,果农、水果批发商和快递员往来穿梭。果摊旁,不断有顾客前来购买尝鲜。快递公司设置了专门的邮寄点,方便果农及外地游客随时寄出。

  “我们在阿氏村设置了3个邮寄点位,这样果农就不用搬来搬去了。这些天,每天寄往全国各地的大杏包裹有700多件,我们根据目的地距离,安排成熟度不同的大杏邮寄,全程冷链空运,保证寄出、寄达的大杏品质不受影响。”邮政快递员李石说。

  阿氏村人虽然守着大杏这个宝,但前些年,由于交通不便、宣传不到位,花季美景无人赏,果子熟了卖不出去。即使卖出去了,价位也偏低。为了解决村民的致富增收难题,保住“娲氏大杏”杏林遗址,蓝田县农业农村局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加大发掘和保护地域农耕文明力度,传承大杏文化精髓,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在各部门的协调下,阿氏村交通基础设施和生产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从修枝工艺到冬季防寒,从春季保花定果到夏季防虫、采摘,多位农技人员严格按照有机标准,组织现场教学,为果农的种植管理做好‘保姆式’服务。”姜锁钢说,“无论哪一个环节,都饱含着蓝田人的汗水和心血。大家的努力使蓝田大杏的种植和管理更加规范科学,品质更加优良。如今,果大、皮薄、味甘甜的蓝田大杏,产量高且价格稳定,供不应求。

  蓝田县农业农村局在做好服务大杏产出的同时,积极推动蓝田大杏这个“鲜果经济”向“美丽经济”“旅游经济”等方向延伸,在华胥镇以阿氏村为中心建立起了娲氏大杏遗址主题公园;以阿氏村为中心的十里杏花谷,也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每年3月,杏花绽放,沟内沟外、坡上坡下、房前屋后……漫山遍野的杏花,芬芳浓郁。

  三月来看万株古杏花争艳,四月醉卧千亩杏花望蓝天,五月杏黄惹人馋,六月采摘来体验,七月河畔林中避暑见,八月坡上杂粮香满园,九月菊花开路边,十月夕阳红河暖……蓝田以大杏产业推动文旅致富,乡村旅游人气常年不衰。

  “近年来,通过举办‘杏花节’、大杏宣传推介会等活动,我们积极打造休闲旅游杏花谷,宣传蓝田大杏悠久历史,提升蓝田大杏知名度美誉度。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杏产业、杏文化与乡村游的深度融合。”姜锁钢说。(记者李静茹文/图)

  

编辑:王嘉



9007000000000000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