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县举行纪念李赋都诞辰111周年暨《黄河赤子》首发仪式

25.12.2014  10:56
          11月24日,蒲城县在西安举行纪念李赋都诞辰111周年暨《黄河赤子》首发仪式,铭记和缅怀我国近代爱国水利专家和治黄专家李赋都先生。

          李赋都(1903~1984),陕西蒲城县人,李仪祉先生的侄子。原河南省人大副主任、政协副主席。1922年毕业于上海吴淞同济工艺专门学校德文科。1923年4月赴德国学习水利专业。1928年回国,先后在重庆、哈尔滨等水利工程部门工作。1932年再次赴德,参加治理黄河史上首次进行的模型试验,获博士学位。1933年8月回国后,承担中国第一个水工试验所的筹划、设计和施工任务,并出任水工试验所所长。先后进行了官厅水库大坝和芦沟桥滚水坝的消力以及透水丁坝等多项试验。1937年,李赋都主持陕西灞河决口堵复工程,取得成功。1948年10月至1949年12月,在陕西武功任西北农学院水利系主任、院务委员会主任委员。1950至1954年,他先后担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水利部部长、西北行政委员会水利局局长、西北黄河工程局局长、陕西省人民政府委员等职。其中,6次任命书由毛泽东主席、1次由周恩来总理签发。

          1955年起,他任黄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兼黄委会水利科学研究所所长,1978年任黄委会顾问。他主张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应当始终把泥沙问题放到首位,要特别重视和大力开展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工作,并提出治理沟壑的“万库化”设想,主张黄河下游要进行河道整治,固定中水河槽。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李赋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治黄思想,和李仪祉先生的治黄方略一脉相承。主要著述有《黄河问题》、《河流总论》、《黄河治理问题》、《泥坝的拦泥作用》、《黄河下游河床演变和河道治理问题》、《黄河中游水土流失地区的沟壑治理》、《治河与泥沙》、《根治黄河》等。

          在李赋都先生临终前三个月,在双目几乎失明的情况下,他扔抱病奋笔疾书,昼夜不辍,完成了《根治黄河》一文。他像遂心如愿地完成了一个浩大的工程,欣喜异常地让儿女们摆酒庆贺。席间,他高兴地对他的儿孙和前来致贺的朋友们说:“我实在担心见马克思前完不成这部书稿,现在好了,我死后也有脸去见毛主席和周总理了。”其赤子之心,其忠国之贞,其爱民之情溢于言表。冠以“黄河之子”称号,一点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