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黑手干扰"两票制"医药改革 给百姓以实惠
在医药改革推进过程中,有关部门还必须同步推进药品流通领域改革,大大提高流通企业集中度,将众多处于少散乱状态的批发商和医药代表淘汰出局。医药改革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各种相关举措必须同时推进,这样才能有效排除既得利益黑手的干扰,最终让虚高的药价降下来,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
近日,国务院医改办会同国家卫计委等部门联合下发通知,明确中国将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广“两票制”,今年进一步扩大实施范围,争取2018年在全国推开。“两票制”即药品从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开一次发票,目的是压缩药品流通环节,使中间加价透明化,推动降低药品虚高价格,减轻群众用药负担。
“两票制”规定药品的流通环节只能开两次发票,也就是说,药品在流通领域转手,不能超过两次。“两票制”已在部分省份试点实施,效果非常明显。改革试点地区福建省三明市目前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实行最低价采购,严格执行“两票制”等相关规定,药品价格明显下降,一些药品价格降幅高达80%以上。
“两票制”之所以能快速降低药价,是因为这一改革举措对准了药价虚高问题的“病根”。药价虚高主要是由流通环节多造成的,目前药品从生产厂家到医疗机构大多要经过四票、五票,甚至更多,层层代理、层层加价。一些业内专家估算,按公立医院总药品使用量来进行计算,因流通环节多导致的虚高水分约占药价的30%左右。
在流通过程中虚高出的三成药价,都去哪了?这部分药价变成了医药流通企业的收益、医药代表的佣金,以及部分医院和医生的回扣。也正是在这部分虚高药价的支撑下,产生了大处方、大检查、大化验等过度医疗乱象。
针对医药流通领域的弊端,“两票制”对症下药,目前已在部分试点地区取得明显成效。但这并不意味着,有关医药改革就能一帆风顺地在全国取得实效。“两票制”改变了流通环节的利益分配格局,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动灵魂还难,长期活跃在医药流通领域的既得利益者的干扰作用不可小视。
在中国,药品销售过程中,大部分生产企业采用代理销售模式。药品经过层层代理,销售到医院或零售药店,最终卖到患者手中时,价格已经翻几倍甚至十几倍。“两票制”改革针对的就是代理销售模式,压缩中间环节,让生产企业自主配送药品或仅选择一家批发企业直接供货到医院。据统计,全国目前药品批发企业的数量超过1.3万家,医药代表更是多如牛毛。据测算,实施“两票制”后,将有近七成药品经销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这些代理销售模式“豢养”出的众多流通环节食利者,恐怕不会自甘退出,他们很可能伸出黑手以各种方式干扰“两票制”医药改革。
为了破除以药养医,近年中国公立医院探索实施了多项改革举措,其中包括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这一制度在实施初期确实产生了一定效果,但在药品生产企业与医疗机构通过“磨合”达成了新的默契和利益均衡之后,降下去的药价很快又涨了回去。以此为鉴,在“两票制”全面推开的过程中,要谨防既得利益者对改革举措的抵消作用,比如一些药品生产企业很可能与批发商达成默契,在出厂环节就大幅加价,为药品随后的流通环节留足“油水”。
“两票制”减少了药品流通环节,让流通过程透明,为降低药价奠定了基础。在医药改革推进过程中,有关部门还必须同步推进药品流通领域改革,大大提高流通企业集中度,将众多处于少散乱状态的批发商和医药代表淘汰出局。医药改革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各种相关举措必须同时推进,这样才能有效排除既得利益黑手的干扰,最终让虚高的药价降下来,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评论员 樊大彧)